医院神经外科保驾护航之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监测是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的压力,需要将颅内压检测探测仪探头置于颅内,将探头置于额部及枕部,通过传感器将颅内压的波形传至工作站,从而完整的了解颅内压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病人颅内压的变化,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伤情脑水肿的情况,从而知道治疗、估计预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成年人颅内压:0-14.0mmHg

轻度升高:15-20mmHg

中度升高:20-40mmHg

重度升高:>40mmHg

有创颅内压监测目的

1.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2.避免无谓地使用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的脱水药和其他降颅压措施

3.有助于及时发现颅内占位病变

4.有助于判断预后

5.植入脑室的导管还可引流脑脊液降低ICP

颅内压监护仪应用于:

1.术前病人:确定手术时机,指引术前降颅压药物用量等;

2.术中病人:骨瓣对否还纳,是否有再出血、颅内压的变化;

3.术后病人:监控病人术后状态以确定颅脑肿胀状态、术后再出血,感染等,并引导治疗方案的决定或者更改;

4.留观病人:监测迟发性出血,保证病人的安全。

颅内压监测作用:

1.诊断:可以连续地、动态地观察颅内压的变化;

2.治疗:通过颅内压的变化,指导治疗;通过脑室液的引流,降低颅内压;

3.判断预后:有大量证据表明ICP的监测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ICP正常的患者预后好,可控制的颅高压患者预后次之,难以控制的颅高压患者预后差。无法控制的持续高于25~30mmHg颅高压被称之为(DeadlyICP)

(图片来源于网络)

病历资料一

患者杨某某、男性、38岁,以“失语伴右侧肢体无力1小时入院”既然有高血压病史6年,一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查体:血压:/mmHg,昏睡,运动性失语,双侧眼球左侧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接约2.0mm,对光反射迟钝,颈抵抗,右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入院CT示左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约20ml)。患者入科后给予控制血压、止血及神经功能恢复等药物治疗。病程中患者意识波动在嗜睡---浅昏迷之间,多次复查CT颅内血肿未增大,脑室系统未扩张,为更准确判断病情变化,经神经外科吕主任、孔主任组织讨论后,最终指定治疗方案为:颅内血压钻孔引流术+颅内压探头植入术,引流血肿同时监测颅内压力变化,指导临床治疗,避免颅内压过高脑疝形成危及患者生命。手术经历1小时结束,术后患者嗜睡状!颅内压波动在5-15mmHg之间。

术前资料

术后资料

病历资料二

患者胡某、男性、31岁、以“突发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无力1.5小时”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神志清,构音障碍,左侧瞳孔直径约3.0mm,右侧瞳孔直径约3.5mm,对光反射均灵敏,伸舌偏右,口角左歪,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4级,双侧Babinski征阴性。CT检查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5ml)。

入院4小时后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深昏迷,GCS评分:4分,双侧瞳孔直径约6.0mm,对光反射消失,复查CT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70ml),故急诊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中清除血肿后,脑组织肿胀明显!术后为更好监测颅内压变化,给予放置颅内压探头!术后患者颅内压波动在10-20mmHg之间!患者目前呈浅昏迷状!

术中资料

颅内压监测是诊断颅高压迅速、客观和准确的方法,也是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判断手术时机、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判断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在我院神经外科吕主任的领导下此项新技术新业务填充我院神经外科空白!使我院神经外科领域迈向新的台阶。

来源:神经外科

排版:谢涛

编审:闫建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cl/10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