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正规 http://pf.39.net/bdfyy/bdfzd
研究新进展
孕期服用精神科药物是否会增加子代罹患孤独症风险?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等精神科疾病是可以治疗的,也敢于直面疾病,接受治疗。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有精神障碍,需要服用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这里通称精神科药物,而我又打算或正在怀孕,怎么办?不幸的是,医学界对于孕妇、药物和疾病这几方面,知道得都还不够多。
“来自星星的孩子”,孤独症曾经是一个少见病种,但现在似乎越来越多听到这样的案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这种疾病在婴儿期就会出现伴随一生难以治愈的症状,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我们知道自闭症有很强的遗传基础,但是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等也显示了与这一疾病的联系。孕期服药的影响便是其中之一。
传统的观点认为产前接触影响神经递质的药物可能会造成胎儿发育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婴儿出生后自闭症风险增加,这一观点使很多医生在对于孕妇使用该类药物进行治疗时过于谨慎和保守。
最近,以色列科学家在精神科一流杂志JAMAPsychiatry上发表了一项关于产前接触特定神经递质系统药物对于子代罹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风险的研究报告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以色列为年1月至年12月31日出生的婴儿建立了一个大型公共卫生数据库。随访至年1月26日,有大约9.6万例,其中子代罹患ASD的有大约个,对照数据多例。该研究以这些数据作为基础,采用了一种将流行病学分析与药理研究相结合的成为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这个研究中,药物并不是按照其治疗目的也就是药物适应症来分类,而是按照其作用机理,也就是针对不同神经递质靶点的作用,分为34类。逐一分析这些药理机制与ASD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仅有5类可能与儿童ASD风险有关。其中所有针对5-羟色胺转运体的药物与ASD风险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也就是说,目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物SSRI(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的使用并不会增加ASD的风险。这项研究结果也支持了此前的判断,以一种新的探索性的实验方法,从另一个视角再认识了作用于神经系统药物孕期使用与神经发育类疾病孤独谱系障碍之间的关系,对安全用药和有效治疗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支持依据。
孕产妇疾病、孕产妇药物使用和后代结局之间的联系是错综复杂的。孕妇抑郁和其他精神疾病,甚至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和居住地区,都会影响其子女患上孤独症的风险。以围产期抑郁为例,如果忽略治疗,会导致包括自杀风险、物质滥用等一系列明确的危险因素。在现实情况中,孕妇暴露于神经递质类药物,正是因为她患有需要治疗的严重抑郁或其他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疾病所带来的压力可能是造成子代ASD的原因。
太多因素都可能与ASD的患病风险有关。最近在上海地区进行的一项研究认为,在出生后的3年内处在空气污染中会显著增加自闭症的患病风险。仅从研究结论来看,空气污染与自闭症之间的相关性要比神经类药物的使用要高得多。受限于技术手段与伦理原因,目前的观察性研究难以就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性的判断。
当然,鉴于孕妇治疗的特殊性,在最理想状态下,妊娠期治疗策略应该平衡疾病影响和药物治疗间的利益和风险,着眼于更全面地了解孕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