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练瑜伽的那些人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binglibingyin/m/31155.html
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在腹膜后沿骨盆侧壁向下向前行,经阔韧带基底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相当于子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此后分为上下两支;上支较粗,沿宫体侧缘迂曲上行,称为子宫体支,至宫角处又分为宫底支、输卵管支及卵巢支;下支较细,分布于子宫颈及阴道上段,称为子宫颈-阴道支。
子宫内膜的血管来自子宫动脉的分支。子宫动脉进入子宫壁后,分支走形至肌膜,在其中间层分支形成与子宫腔面垂直的放射状小动脉。在进入内膜之前,每条小动脉又分为两支:短的称为直动脉或基底动脉,营养内膜基底层,不受性激素影响;长的分支为主支,在内膜内螺旋状走形,称螺旋动脉,营养内膜功能层,对卵巢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敏感,反应迅速。螺旋动脉行至功能层浅层时,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然后汇入小静脉,经肌膜汇入子宫静脉。
子宫动脉的阻力RI和S/D随孕周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尤其S/D值的变化是掌握胎儿发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
一.非孕期子宫动脉血流特点:
1.子宫动脉呈高阻力,收缩期高尖,低舒张期,常伴舒张早期切迹;
2.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
3.RI<0.85PI<3双侧S/D之和<12;
4.非功能侧高于功能侧;
二.孕早期子宫动脉血流特点:
1.子宫动脉流速增加,呈低阻高速状态;
2.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舒张早期切迹增高至消失;
3.RI<0.75PI<2.25S/D<6;
(两侧和RI<1.5PI<4.5S/D<12左右)
三.孕中期子宫动脉血流特点:
1.显著性降低;
2.平均RI<0.73PI<1.5S/D<3.6;
3.舒张早期切迹逐渐变低至消失;
四.孕晚期子宫动脉血流特点:
1.显著性降低;
2.平均RI<0.58PI<0.82S/D<2.6;
舒张早期切迹完全消失,如仍存在,可能有妊高症;
众所周知,子宫是胚胎和胎儿生长发育的场所,子宫动脉是妊娠子宫血液供应的主要来源,是胚胎和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重要通道,当子宫动脉的血流出现了问题,子宫里的宝宝就岌岌可危了,严重者可发生胚胎着床失败、胚胎停止发育和胎死宫内的现象。若能提前发现异常,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扩容及降压等治疗,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预防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如何早发现早治疗呢?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经济、简便、无创、可重复操作等特点,医院都很普及,除了能对子宫里的胚胎和胎儿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还能对子宫的血供进行评估。因此我们对具有反复种植失败及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常常建议行子宫动脉血流检查。非孕期通常选在黄体期做即排卵后1周左右,也就是围着床期;孕期则分为早孕期、中孕期和晚孕期,根据需要确定具体时间。
下面我们看两个实例:
黄XX,35岁婚后7年未避孕未孕,外院试管婴儿取卵3次,移植3次5枚胚胎均未孕;月经第22天超声检查:
右侧子宫动脉PSV:
51cm/s;RI:0.89;PI:3.1;S/D:9.2;
左侧子宫动脉PSV:
62cm/s;RI:0.92;PI:3.1;S/D:13.0;
沈XX,28岁,既往2次胎停史;月经第16天超声检查:
右侧子宫动脉PSV37.3cm/s,舒张早期反向血流,舒张晚期血流消失。
左侧子宫动脉PSV35.2cm/s,舒张早期反向血流,舒张晚期血流消失。
上述2个患者均为非孕期子宫,S/D比值增高以及舒张早期反向血流,舒张晚期血流消失,均提示舒张期血流阻力增高,即舒张期子宫血流减少,不利于胚胎着床;若孕期血流阻力增高则可导致胎儿宫内缺血、缺氧;从而胎死宫内的风险增加。因此一旦发生医院就诊。
综上所述子宫动脉血流监测的意义如下:
子宫动脉血流是反应子宫血液供应的最直接的指标,如果子宫动脉血流出血了异常,可能会导致反复种植失败、胚胎发育不良,复发性流产等。在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卵巢早衰等患者中,子宫动脉血流也会呈现一定的异常改变;子宫动脉血流检查还可以预测妊娠结局。子宫动脉血流是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超声指标。RI和PI值越低子宫血流灌注情况越好,胚胎着床率越高。在IVF-ET中,移植日RI、PI低者的妊娠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