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范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医院药学用药交代规范化体系的构建和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模式。年9月4日,浙大一院门诊药房调剂风险管理学术沙龙顺利召开。本次学术沙龙以完善药物调剂风险管理规范体系、医院药师与患者的沟通之窗为主题,并由门急诊药房组长沈陶冶主持。
本次会议在浙大一院临床药学部药事管理科王临润副主任的《医院药房调剂的风险管理》报告中拉开帷幕。王临润副主任指出在全民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医院门诊量日趋攀升的情况下,如何识别潜在的调剂风险隐患,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拓展药医院调剂部门迫在眉睫的问题。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四个过程,是目前门诊药房窗口服务前移,风险干预的有效策略。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智能医疗”、“智慧药房”以及“互联网处方审核系统”等智能化系统实现了将预约挂号、精确候诊、诊间支付、结算一体化,大大简化了广大患者就医手续,节省就医时间,为患者就医“最多跑一次”建立了基础。然而,如何为安全用药把好关,降低调剂风险发生率,值得我们思考。同时,王主任结合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分享了在不同情境下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强调广大药师需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预警,未雨绸缪。随后,门急诊药房副组长孙洁围绕注射用药流程的完善、药物调配的信息系统的优化、药品审方工作的进展、药品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标准作业流程(SOP)的修订等方面,结合门急诊药房上半年的工作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医院“一快两好”的服务理念,深化“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提出未来精细化药学服务的工作重点。接着,门急诊药房副组长俞颖以“如何提高患者的精准用药,降低药物调剂风险发生率”为主题,通过深度剖析门急诊药房上半年的差错分析报告,直观呈现门急诊药房监测指标统计、差错类型统计等一系列数据并分析原因,强调当前医院药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改进药品调剂的服务流程,来避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用药安全。药师专业的用药交待是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本次学术沙龙上,门急诊药房的质量管理小组创新活动项目负责人任丹媛作了“用药交待规范化管理”的项目工作报告,指出传统的用药交待具有“不详细,不全面,不个性,易忘记”等缺点,而老年人难以适应互联网为主导的新型用药交代。针对上述问题,该项目以创新QC的方法开展,围绕“用药交待方式”、“用药交待流程”、“用药交待内容”、“质量控制与培训考核”等四个方面,紧跟医改的步伐,医院药师和互联网用药指导的优势特性,真正实现“精准用药交待,同质化药学服务”。最后,浙大一院临床药学部门药事管理科门急诊药房组长沈陶冶做了总结发言,医院面对患者的重要窗口,医院门诊医疗服务链的最后一环,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正确的用药方法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希望门诊药师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各自的职责,做好相应工作,医院的守门人。浙大一院门急诊药房历来重视用药安全和质量管理工作,也是最早导入品管圈项目的部门之一,其中“滴水圈”自年成立至今,在国内国内获得了诸多重量级奖项,是医院质量管理领域的品牌项目。安全是底线,只有不忘初心,始终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守好用药安全这条底线,才能大踏步向前迈进。接下来,浙大一院门急诊药房将始终秉持“药师在你身边”的工作理念,致力于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紧紧围绕提高药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完善药物调剂风险管理规范体系、不断拓展更深层次的药学技术服务,医院药学品质服务示范窗口,以卓越的药学服务品质维护患者健康。
通讯:蒋志杰
审核:王临润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