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判断这些实用技巧

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形式。虽然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但也有一些区别。下面从几个方面对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进行鉴别。

1.如果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早期,就出现了流黄鼻涕,尤其是味道很大的,个别伴有鼻腔破溃甚至疖肿,一般是细菌感染。而流清水样鼻涕,不发烧的可能根本没有感染,有中低度发烧的一般考虑病毒感染。

2.上呼吸道感染时,整个咽喉部粘膜,包括软腭、腭弓、扁桃体、咽后壁和侧壁都鲜红甚至紫红色,个别还能看到出血点,一般是细菌感染,尤其可能是链球菌感染,链球菌产生的溶血素,容易导致黏膜的潮红和出血。咽喉部黏膜充血不明显,颜色为红色或淡红色,或者粘膜充血部位局限,比如只是腭弓充血,即使软腭粘膜有出血点,也考虑是病毒感染。

3.扁桃体发炎肿大,出现脓点,而不是薄薄的白膜一般是细菌感染。而扁桃体上有少量白色膜样分泌物,一般考虑是病毒感染。扁桃体肿大明显,但未见脓点,整个咽部充血不是特别严重,但发热程度高,有可能是葡萄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早期,也要考虑为细菌感染,结合化验检查和其他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复发的化脓性扁桃体炎,症状往往越来越不典型,甚至完全没有发热,一定要仔细检查咽部体征。

4.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无脓性分泌物,细菌性感染脓痰是重要证据。咳嗽痰多多为细菌;咳嗽痰少多为病毒。

5.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喷嚏、流涕等卡他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倾向是病毒感染。

6.上呼吸道感染伴有耳朵流脓,考虑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

7.上呼吸道感染同时,脸上、身上有疖肿,或者皮肤起水泡,水泡液黄色或者脓性液,一般考虑是细菌感染。

8.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相对来说吃退热药后不容易快速退热,即使温度降下来,孩子精神依然不太好。本来中等度发烧2天,突然高烧,而没有出现其它新的症状,可能是细菌感染溃脓期。持续高热不退,很可能是有隐匿的化脓性病灶没有发现,一定要细心查体,尽全力找出病灶。发热伴寒战可能系细菌感染。发热伴手足凉可能是阴性菌感染(革兰氏染色阴性菌败血症,要警惕休克。)

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对退热药更敏感,退热后精神状态也比较好。用一种甚至交替使用两种退热药都无法将体温降至38度以下,可能是混合感染或者细菌感染溃脓期。

9.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出现杨梅舌、细沙样皮疹等类似猩红热的表现而不典型者,首先考虑细菌感染。

10.当地气温有大幅度上升,一般当日气温比前一天上升超过5℃,未来的一周之内发病儿童,细菌感染的可能比较大。以往曾经得过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在气温快速上升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复发。而与之相反,气温日降幅超过5度以上时,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明显增加,尤其是冬季。

个人体会气温对疾病的影响,一方面是诱发了患者体内本来就潜伏的病原体,而不是病原体本身发生了流行。另一方面,儿童的体质特点决定了更容易在气温波动时感染不同的病原体。所以当气温发生剧烈变化时,询问既往是否有化脓性扁桃体炎或者支原体感染,再结合患者症状特点,可以作出更准确的预判。

11.血常规和临床症状、体格检查都不符合以上细菌感染特点,考虑为病毒感染。

12.出现典型传染病症状或者出疹性疾病特点,按相应疾病判断。

13.最近几年肠道病毒非常流行,肠道病毒引起的出疹性疾病,也要引起重视。年龄在1岁到5岁之间,中高度发热,血常规单核细胞比例偏高,烦躁、哭闹、尖叫等神经症状较发病前明显增多,食欲差,轻微腹泻,发热持续4天到5天,未退烧或者已经退烧出皮疹,皮疹一般为3毫米以下斑丘疹,持续两天到4天消退,而神经症状可以持续一周、两周或更长。发热早期精神症状明显就要考虑到出疹的可能,而幼儿急疹往往与以上特点都不相符。

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发烧不超过三天,个别五天,超过五天的很少,比如EB病毒等。细菌感染得不到有效治疗,可以持续发烧。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从发病开始计算时间。而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从使用有效的抗菌素开始计算时间,一般72小时内退热。用药不超过72小时之内的反复高热,都是常见的。超出72个小时就要考虑细菌耐药、诊断有误等问题。

现在天气逐渐转冷,感冒的人也特别多,发热、头痛、咽痛、咳嗽、鼻塞、流涕这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健康。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多数为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少数由细菌引起,且细菌感染多为继发。目前对病毒感染还没有特效药,一般的抗生素对上呼吸道感染无明显的治疗作用。只有在已经继发了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适当地选用一些敏感的抗生素,如果过多地或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那么,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又应该如何预防治疗呢?

在治疗上,病毒性感染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往往效果不错,而细菌性感染者常需配合应用对症抗生素,才可有效控制病情。

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主要与病原体感染以及人们的抵抗力有关。预防措施的关键是避免接触病原体。首先,在感冒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不接触感冒患者。当家人患感冒时,应尽量减少接触,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及流通。把家中的门窗关紧后用醋蒸熏,可杀灭空气中的病原体。必要时,可用过氧乙酸喷雾或乳酸蒸熏消毒。另外,在气候多变的季节,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其次,出门时要带口罩,减少冷空气对鼻粘膜和上呼吸道的刺激,诱发充血、水肿的发生,使病原体有恣生的基础。一旦发生感冒,主要应加强护理,保证休息和足够的营养,呼吸新鲜空气和摄入适量的水分。同时,给予适当的对症处理,如高热时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鼻塞严重时用滴鼻剂等。多卧床休息,多饮水,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洗蒸气浴,或用热水洗脚,都能促进病情早愈。居住环要境清洁、安静、光线充足,室温应保持在20-22℃,相对湿度为55-60%,定时开窗换气(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人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bb/9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