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期间的细节体征观察家庭护理及就医须

白癜风可吃什么好 http://m.39.net/pf/a_6528069.html

对于有婴幼儿或学龄儿童的家庭来说,生活中最容易引起紧张的就是孩子发热。甚至有些小朋友几乎每1-2个月都要发热一次(或流鼻血)。这不是孩子难带,而是家长无知的‘健康、营养或卫生’习惯,加上各种耽误和误治造成的恶性循环。

一些成年人连续五年、十年没有发热过,往往并不是身体好或养护得好,而是抵抗外邪的能力不足,虽然遭遇风寒暑湿外感,却正邪相争弱而发不起热。仲景言: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此外,癌症相关的发热,对经典中医来说是一个较明确的治疗窗口,但绝大多数时候无缘。读透仲景,心中自明。仲景言:热之为病,有外至,有内生。外至可移,内有定处,不循经序,舍于所合,与温相似,根本异源,传经化热,伏气变温…

一、尽早识别发热时期常见的细节体征变化,并及时正确护理

1、精神、睡眠、情绪如何?是否精神萎靡或头晕目眩、走路不稳?睡觉是否安稳,或是有何异常,诸如喜趴睡、流口水、乱翻、呼吸声重、张口呼吸?是否烦躁,比平时对事情更不耐烦、更怕光线或讨厌噪声?是否说胡话?

例如,年2月,朋友家的5岁男孩,高热,美L、激素类、抗生素口服及输液用后退至38.6℃,数几小时后又升至40℃,如此发热持续一周。发汗多次、精神萎靡、头晕、步态有点摇…予真武汤一剂,隔夜热退至36.7℃。仲景言: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2、面部整体、尤其是额头至鼻部区域的气色如何?四肢躯干部肤色是否变化、发黄?察‘明堂阙庭色脉’为经典中医望诊第一要素,非常重要,切勿遗漏。请自然光线下拍照,勿化妆和‘美颜’。许多吃饭不香、挑食、体瘦、个头偏小的儿童在鼻梁尽头常能见到青紫色,这通常有经典方‘小建中汤’的应用机会,但需要咨询中医全面诊断。未发病时用‘桑桔甘姜汤’从食疗养护是一个好的选择。仲景引先贤之言:明堂阙庭色不见,推之色青紫者,病在中焦有积…。

3、是否发热,发热是否有规律?是否流鼻血?是一天内不规律的发热1-3次,还是持续发热,或是某个时间点发热加重?是否伴随怕冷的感觉?是否前一天怕冷,但现在不怕冷只怕热?有怕风吹的感觉?手温还是凉或是很烫?手烫的话,感触一下手心与手背温度哪个高些?脚底和小腿是否凉?若是‘耳枪’测量,两耳差异是否超过0.5℃?是否一只耳朵红热,一只正常?

在最初手足或身体刚刚感觉冷的时候,及时加衣或改变环境(避风、避寒,远离空调),则不会生病或很容易康复。仲景言: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未有温覆当而不消散者。笔者每日经常感触孩子的手,发现若有偏凉则及时加衣并做简单的3-5分钟推拿,天冷季节送孩子上学的路上也是牵着手、间或‘推脾经、揉扳门’。当然,‘寒冰掌’的妈妈们就先不要学了,得自己先改变习惯或及时就医。

一部分孩子流鼻血后就不发热了(此谓‘得衄而解’),一部分则不然。这常是自以为科学的营养和生活习惯所导致身体极易‘传经化热’或‘伏气变温’。经典中医于此均有相应的治法,但关键还是家长带养的坏习惯要改变,否则我们只是不断的‘擦屁股’。这种小朋友通常喜荤厌素,具有便秘、便如痒屎或特粗极臭、或小便黄、皮肤干燥、多动等细节体征。此外,不良的带养方式、加上外感发热被耽误或误治,有一种极端表现就是所谓的‘白血病’,这个方向以后再细说。

4、发热期间是否有汗出?汗出多少、什么部位出汗、汗的颜色性质是否有异常?如果已用药,用过什么药,用药后是否出汗及细节如何?是否仅头颈部出汗,以下无汗?或仅胸口或腋下出汗,余处无汗?或是仅半侧身体出汗?

感冒发热服药出汗,‘全身微汗出’为最佳状态。过汗则伤津,导致疾病迁延不愈,贻害无穷,病变多端。仲景言:“凡发汗,欲令遍身漐漐微似汗,不可令如水流漓”。这种状态,只有经典中医才重视和做到。

5、疼痛相关。是否头痛或后项部僵硬,头的什么部位痛,前额、两侧、颠顶还是后脑勺?刺痛、闷痛、或是沉胀?是否有浑身如鞭打似的疼痛,或是感觉身体沉重?

例如,年10月,同学的4岁女儿,发热39℃十余日、精神尚佳、二便可,医院西医中医治疗均无法退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bb/9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