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酒
◇任俊峰
“酒色财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此为人生四戒。酒排首席,可见人们对它一直褒贬不一。但我想,酒作为一种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载体。酒本无罪。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明代袁宏道专门写了《觞政》,堪称中国酒文化的经典之作。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也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要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起立(叫“避席”)。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礼记《玉藻》中说,君子饮酒,饮一杯,表情肃穆恭敬;饮两杯,显得温雅有礼;饮三杯,心情愉快而知进退。这是筵席上的礼节分寸。
我们现在喝酒,少了那么多繁文缛节。餐馆酒店,街头路边,客堂餐厅,想喝就喝。约一两个朋友,点一两个小菜,或席地而坐,或翘二郎腿,或圪蹴着,怎么舒服怎么来。把杯推盏,畅所欲言。甚至两个投缘的人,你一瓶我一瓶,不要一口菜,就可以喝得津津有味。曾记得老一辈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们那时物资匮乏,实在想喝酒了,苦于没有下酒菜。便去河边捡了几个青石回来,放点盐,搁锅内炒热。夹起一块石头放嘴里呡一下,喝一口酒。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当然,酒桌上,起码的礼仪还是要的。要尊老爱幼,长者没有发话,自己不能先提杯子;给人敬酒,自己的杯子要低于对方的杯子;不会喝酒或不能饮酒时,要注意礼貌拒酒等等。什么先干为敬;屁股一抬,喝了重来;感情深,一口闷;宁愿胃上喝个洞,不要感情留条缝,这些只是增加酒桌乐趣而已。越喝声音越高,越喝气氛越好。能喝三杯喝五杯,能喝六两整一斤。豪言壮语、海誓山盟一浪更比一浪强。如果再有两个能划拳的,一半个能讲晕段子的,那场面,那气氛,必定是热闹非凡。
“我醉了,喝不成了!”这是装醉。“我没醉,我还能喝!”这是真醉了。喝酒图醉。几个谈得来的朋友,你一杯我一杯,痛痛快快地喝上一番,忧愁烦恼抛诸脑后,畅快无边。平生最见不得扭扭捏捏惺惺作态之人。能喝不喝,把别人往醉里灌。跟那种人喝酒,如同一碗佳肴中落了一只苍蝇,大煞风景,令人心生不悦。
那日,得遇一酒坛高人。他拿出一瓶茅台酒,没有商标,说比飞天茅台要好很多。他说他托关系也只购得一千瓶,每瓶他都标有编号,喝掉一瓶,就在笔记本上记下编号。他先倒出约摸一两酒用来清洗酒具、酒盅,里里外外都涮洗到。并告诉我们,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原来杯子上的微生物,品尝出酒的本味。他做的非常有仪式感,一看就是个“酒”经沙场的行家。我们每次也用酒洗一下酒盅,只是为了杀菌、看起来干净而已。他将酒瓶提的很高,酒像一根细线,慢慢地融入分酒器内。酒线均匀绵长,落入分酒器内呈浪花状久久不肯散开。随后,他给每人斟满了酒盅。我迫不及待地端起来闻了一下,酒糟味不是那么明显,有股淡淡的酸味。他说闻酒时要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然后用鼻子在接近酒盅一厘米处慢慢地吸气品悟。酒越好,气味越好闻,能闻出一种果香。劣质酒闻不到这种香味,你也不愿意长时间的去闻。喝时,先喝下一盅的三分之一。头低下,让酒停留在前鄂15秒,再用舌尖轻轻地在牙龈周围转一圈,能感觉到温润、光滑、包容。然后再慢慢咽下,能从喉咙到肠胃感觉到一阵舒爽。大伙都说舌头麻。他说正常,好酒就有酸甜苦辣麻五味。我品不来酒,但我知道,酒精刺激舌尖,不麻才怪。
看着人家陶醉的样子,我才知道尽管我爱酒,但这些年就是糟蹋酒,不懂得品味,纯属牛饮。对我来说,酒的好坏往往是胃知道,心知道,头知道。喝的再多,胃不疼,心不烦,头不晕,就是好酒。不过,胃也经常骗人,它空着的时候,三两杯下肚人就翻了。心也是,烦恼来了,借酒浇愁,还没喝几杯就醉了;遇见心动的人儿,醉的更快。只有头最老实,喝懵了,喝傻了,喝得断片了。第二天一拍脑袋,噢,头还在。
我的眼里,只有酒的好处。尽管这几年假酒泛滥,喝坏了不少人,但这不能怪酒。只能怪造假酒的人,这种人良心大大地坏了。酒多好啊!升学喜庆一杯酒,婚丧嫁娶一杯酒,外出公关一杯酒,回家劳乏一杯酒,朋友相见一杯酒,情人离别一杯酒,是是非非一杯酒,恩恩怨怨一杯酒,苦也一杯酒,愁也一杯酒。壶里方知乾坤大,酒中更懂日月长。
我爱酒,一如我爱我的朋友。诗仙李白曾说:“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彬彬有礼的孔融也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乱世枭雄曹操也曾高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然,我更欣赏的是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酒酣胸坦尚开张”。酒酣时,我可以有武松打虎的豪情;酒酣时,我可以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壮举;酒酣时,我可以有林冲雪夜上梁山的胆魄。虽不能学李白斗酒诗百篇,但可以像李玉刚来一曲婉约的《新贵妃醉酒》。不过,更多的时候我更像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躺在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处,“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心里一遍又一遍的想着,我的朋友晚上有没有喝到位,烦恼是不是暂时没有了。
我爱酒,爱它的朴素真诚。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狠毒似魔;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能让儿女情长,它能令英雄气短;它能叫人超脱豁达,才华横溢;它能叫人原形毕露,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忧伤,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能叫人无所畏惧,肆无忌惮地沉沦到深渊底层。不管是高官富贾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是百万富翁还是流落街头,你都可以喝上一口。站着行,坐着也行,甚至躺着也可以。几万元的酒,几块钱的酒,都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粗俗一点,喝在肚子里最终都变成了尿液。享受的只是那个过程,那种感觉,那份舒爽。
我忽然想起了王安石在大相国寺佛印题诗的左侧写下的那首《亦和佛印禅师》:
无酒不成礼仪,
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民不奋发,
无气国无生机。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繁琐,都在一杯酒中慢慢散开。我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么温润,那么剔透,那么纯粹。
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鹮乡文友简介
作者简介:任俊峰,笔名云中月,陕西洋县人。教书育人为幸事。喜欢沉思,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