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康复医学科
一、什么是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指对发育偏离正常和/或可能偏离正常的婴幼儿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教育训练手段,通过专业、系统、持续的医疗和康复等措施,使其发育指标有所提高,尽量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水平,或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
二、早期干预的对象
早期干预的对象主要是高危儿,即受不良因素影响而易发生残障的新生儿。其中,高危因素包括:1、胎儿期高危因素家族遗传病,高龄产妇,先兆流产,重度呕吐,妊娠用药,风疹病毒,孕妇糖尿病,妊高症,病毒感染,低血糖,受X线照射,接触化学药品,胎儿宫内乏氧,发育迟滞,脐带绕颈,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等。
2、分娩期高危因素新生儿窒息,难产,急产,过期产,产伤,产程过长,羊水浑浊等。
3、新生儿期高危因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g),巨大儿(g),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与迁延性黄疸,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痉挛,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肺炎,脐炎,皮肤感染等。
三、婴儿脑损伤的早期表现
新生儿期
①哺乳困难:小儿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劳无力,容易呕奶;
②哭声微弱: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小或持续哭闹;
③自发运动少:出生后少动,呈无力状态;
④肌张力低下:全身松软,肌肉松弛;
⑤肌张力增强:全身发硬,好打挺,双下肢有力,洗澡时双足蹬盆,换尿布时双下肢难分开;
⑥头偏向一侧,双拇指内收紧握在掌中;
⑦新生儿痉挛:小儿易惊跳,尖叫或烦躁不安、抽搐。
1-3个月①双拇指内收,手紧握拳,上肢收敛、内旋;
②不注意看人,不注视眼前的人脸及玩具;
③反应迟钝,叫名无反应,不能微笑及逗笑;
④头爱往后仰,竖不起头,左右晃动或偏向一侧;
⑤俯卧位不能抬头,头和手频繁抖动;
⑥躯干硬性伸展或全身发软,有非对称性姿势。
4-5个月①眼睛不灵活,不追视,斜视;
②表情呆滞,逗时无反应,不能大笑;
③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90o;
④躯体逐渐变硬,有轻度角弓反张或下肢交叉呈剪刀样;
⑤坐位呈全前倾或后倾;
⑥两手不能居中,握拳,不松开手,拇指内收,握持反射存在,无主动抓物意识,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6-7个月
①无手、口、眼协调姿势(不能眼看—手抓—入口);
②不能独坐,扶站时双下肢不能支撑或尖足;
③手抓物后很快松开或总用一只手抓物。
8-10个月
①手笨拙,不能捏小东西、互相换手玩玩具;
②不会发ba、ma、dada等双音;
③不用单手抓玩具;
④不会爬,不会体位转换,不能直腰独坐及坐位自由玩。
11-12个月
①不能爬站,不会迈步;
②不会与人“再见”;
③不能有意识叫爸爸、妈妈。
四、早期干预的依据和重要性
1据统计,我国每年约15%的新生儿有高危因素,这些高危儿如不及早干预,有一部分会发展为脑瘫。
2婴幼儿3岁前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最快,6个月内的婴儿神经系统处于迅速生长分化时期,代偿能力和重组能力很强,且年龄越小大脑的代偿能力和重组能力越强,若在此时给于良性刺激,可促进脑细胞发育和髓鞘的形成。
3脑损伤早期由于异常姿势及异常运动尚未固定化,具有较大可塑性,故早期干预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利于存活的高危儿在体格生长和行为发育上得以改善,并赶上正常儿童。
4婴儿早期干预更注重系统、科学、专业,以避免给宝宝造成终身遗憾和影响。如发现宝宝发育异常,或有高危因素,应及时、定期就诊于儿童保健科或儿童康复机构,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期。让宝宝健康成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