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动态压监测,来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高血压对于我们来说早已不再陌生。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大多数患者会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当血管壁长期承受高于正常的压力会导致冠心病,脑溢血,中风等严重疾病,被称为无形的杀手。
而高血压的控制与治疗,有赖于对血压的准确把控,而我国人群其实有很多诊室外血压升高被忽视了,如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而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夜间低血压的危害也不容忽视。这也是国内外指南越来越多的强调动态血压监测必要性的原因。
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采用间接无创性测量方法,连续24小时按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跟踪测量和记录血压的便携式血压测量方法。能够准确诊断高血压,帮助临床医生指导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提高血压的控制率,准确判断降压是否达标;且无创有效、操作方便、易于推广;是诊断高血压评估靶器官的金标准;确诊高血压,选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
主要用于疑有血压升高或降低的人群;偶测血压升高者;诊室血压高需要明确诊断的;有症状但诊室测量血压正常而可能漏诊的高血压患者;患有可能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病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家族史者,建议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以明确诊断。
01
适应证与禁忌证
动态血压监测无绝对禁忌证,但部分特殊人群需要注意结果评估,如房颤患者心律绝对不齐,单次测量应注意误差,建议多次测量提高准确率;对于夜间失眠、多尿等患者,需要考虑对夜间血压的波动影响。
02
诊断高血压
诊断标准(三者存在一个即可诊断):
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80mmHg
白天血压≥/85mmHg
夜间血压≥/70mmHg
指标为所有血压读数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值
建议以动态血压监测日记卡记录的清晨觉醒与晚上入睡时间定义白天与夜间,清晨为觉醒后2小时,白天时间段定义建议扣除午睡时段。
如果没有记录可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采用狭窄的固定时间段,清晨时段也可以固定时间段定义,如上午6时至上午10时。
03
特殊类型高血压
(1)白大衣高血压:诊室血压≥/90mmHg,而24h、白天、夜间血压均正常。
白大衣高血压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而真正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无增高,因此通过动态血压可有效筛查避免过度治疗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
但由于其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的风险是普通人群2-3倍,应加强随访,推荐每年进行1次动态血压监测。
(2)隐蔽性高血压:诊室血压/90mmHg,而24h或白天或夜间血压升高。
隐蔽性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与持续高血压患者相仿,而我国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发病率约10-18%,推荐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男性、超重或肥胖、吸烟者以及合并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病等),以及诊室血压正常偏高水平,但已出现明显的靶器官损害,而又无其他明显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进行筛查。
(3)清晨高血压:不论是否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如果清晨血压≥/85mmHg,则可以诊断。
清晨是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约44%,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患病风险增加约30%。因此一旦发现需要及时干预。
(4)夜间高血压:夜间收缩压每增加20mmHg,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分别增加约23%和36%。
发现夜间高血压,首先排除继发性原因,如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班等,并进行对因处理。之后仍存在夜间高血压,建议调整用药方案,如长效药物联合夜间中短效降压药,或能有效降低夜间血压的新型降压药物等。
04
血压昼夜节律和短时变异评估
生理状况下,人体血压夜间较白天下降10%~20%。临床上常根据夜间血压下降比值定义昼夜节律的4种类型:
杓型:夜间血压较日间降低10%-20%;
非杓型: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
超杓型:夜间血压降低超过20%;
反杓型:夜间血压高于日间血压。
其中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宜加强夜间血压控制。
而对于超杓型血压,应注意避免夜间血压过度下降可能带来的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
总之,动态血压监测作为监测血压的比较好的一种检查方法会更好的运用到临床中去。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