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42057.html
仑伐替尼已经成为了肝癌患者最常用的靶向药之一,同时,仑伐替尼和PD-1单抗联合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仍有许多患者面临着诸如此类的一些问题:我能否知道使用免疫联合治疗的效果如何?仑伐替尼的最佳使用剂量是多少呢?在何时应该使用联合治疗呢?
1月15~17日,以虚拟形式召开的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医院的樊嘉院士、任正刚教授、孙惠川教授分别牵头的多项研究在会议上展示了其研究的结果。这些研究或许能够解决患者对于仑伐替尼的优效使用剂量、联合疗法疗效的预测等方面问题的困惑。
研究一、早期肿瘤标志物下降可预测仑伐替尼联合PD-1单抗的疗效该研究纳入76名年9月至年7月连续接受仑伐替尼和PD-1单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患者,并每2个月进行影像学评估其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开始后2~3周,51例患者评估甲胎蛋白(AFP)降低,78.4%的患者AFP下降20%以上,51.0%的患者AFP下降50%以上;同时AFP下降50%以上的患者影像学反应率高于AFP升高或下降不到50%患者的影像学反应率(73.1%vs.32.0%,P=0.)。
图片:治疗2~3周后AFP的变化
对于肝细胞癌的另一常见肿瘤标志物异常凝血原酶(PIVKA-II),该研究也展示出与AFP类似的结果。在57例可评估PIVKA-II下降的患者中,50.9%的患者PIVKA-II下降20%以上,35.1%的患者PIVKA-II下降50%以上;同时PIVKA-II下降50%以上的患者影像学反应率高于PIVKA-II升高或下降不到50%患者的影像学反应率(85.0%vs.29.7%,P<0.)。
图片:治疗2~3周后PIVKA-II的变化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联合治疗2~3周后,大多数治疗患者的肿瘤标志物会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因而得出了关于预测仑伐替尼联合PD-1的疗效:治疗早期,肿瘤标志物的指标下降可能可以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治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的预测因子。
这也给患者一定的警示,在进行联合治疗时,需及时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若肿瘤标志物下降,代表着治疗有一定效果;若肿瘤标志物反而上升,那需要不断监测肿瘤情况,确定之后的治疗方案。
研究二、剂量递增策略是延长仑伐替尼治疗时间的较好方法,疗效和耐受均可观按照仑伐替尼的标准剂量来说,体重低于60kg的肝细胞癌患者每日口服剂量为8mg,60kg以上的患者口服剂量为12mg/日。但按照该剂量,许多患者会产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不耐受而调整剂量或停药。
该项研究纳入56例患者,分别采用标准剂量和逐步增加剂量策略服用仑伐替尼。逐步增加剂量的策略为:一开始采用4mg的剂量,每两周递增一次4mg,根据身体的耐受和患者体重逐渐增加到标准剂量(8mg或12mg)。
图片:仑伐替尼两种给药策略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经过研究发现,两组在有效率方面大致相同,剂量增加组和标准剂量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2.42%和42.1%,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6.4%和84.2%。标准剂量组的减量率明显高于剂量增加组,分别为36.8%和13.5%,而在安全性方面,标准剂量组发生3~4级不良事件的趋势明显高于剂量增加组,分别为36.8%和16.2%。
通过逐渐递增的剂量,患者减量的频次减少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也相对于原本的标准剂量有了一定的减少,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疗效,或许这种新的剂量调整对于使用仑伐替尼的患者能够达到更长的使用时间。但该研究的样本量有限,觅友们在考虑该剂量策略前,建议可先与医生商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服药方案。
研究三、首次TACE术前或术后联合仑伐替尼,提高患者mPFSTACE作为肝癌非手术治疗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在肝癌患者中运用十分广泛,但TACE治疗的有效率较低,往往需要联合靶向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可问题又来了,何时联合最合适呢?
这一研究通过对TACE联合仑伐替尼的患者进行分组,一组在第一次TACE术前或术后联合使用仑伐替尼,另一组在至少2次TACE术后再联合使用仑伐替尼。这4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3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22.9%,且两组的有效率无显著的差异。但早期联合仑伐替尼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高于晚期联合仑伐替尼的患者(14.5个月VS.8.9个月,P=0.)。
图片:两种联合策略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所以,对于无法切除的肝癌患者来说,在第一次TACE术前或术后便使用仑伐替尼,患者的疗效可能会更好。
这些新研究无疑更加精准地解决了肝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为患者提供了一些新的治疗思路。但值得觅友们注意的是,这些真实世界的研究数据与每个觅友的个人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还是需要更加谨慎,制定符合自身的个性化治疗策略。
来了就不要错过!点击这里搜索,找到你想看的~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封面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参考来源:
1、ASCOIG:ABSTRACT:Earlytumormarkerdecreasetopredicttheefficacy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