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患者住院做手术前,医生总会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四项检查,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①PT延长见于遗传性外源凝血系统的因子I、V、MI、X和纤维蛋白原减低,但均很少见。②肝脏疾病:由于外源性凝血因子主要在肝脏合成,因而肝脏疾病时,PT延长。③维生素K缺乏症:胆石症、胆道肿瘤、慢性肠炎等。④血液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肝素或FDP增多等。DIC和原发性纤溶时,由于FDP生成增加,FDP有较强的抗凝能力,故使PT延长。⑤用于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监控。⑥PT缩短见于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①对内源凝血途径因子(、IX、XI)缺乏较CT敏感(血小板异常不影响APTT),能检出V:C小于25%的轻型血友病。对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缺乏则不够敏感,故APTT延长的最常见疾病为血友病。②在使用肝素治疗时,多用APTT监测药物用量,一般以维持结果为基础值的2倍左右(1.5~3.0倍)为宜(75~s之间)。③血管性血友病时APTT延长。不同类型vWDFⅧ:C活性降低不一样,故APTT延长的程度也不同。④异常抗凝物增多:一些患者存在狼疮抗凝物(LAC),使APTT延长。⑤纤溶亢进: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如DIC),产生大量的FDP,使APTT延长。
凝血酶时间(TT)
受检TT值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s为延长,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FDP增高(DIC);血中有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中、SLE和肝脏疾病等)。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急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高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和应急状态等。降低见于先天性低或无FIB血症、遗传性FIB异常、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
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流失。当患者需要手术时,医师必须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术中可能会大出血以至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