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啥我家宝宝爱哭闹、不睡觉,特别难带?”这是许多新手爸妈提出的疑问。宝宝出生的头几个月,护理确实是件费心费力的事。真心希望,所有新手爸妈能多了解一些新生儿发育特征以及护理知识技巧,这样宝宝过得舒心,爸妈也更轻松。就说给宝宝拍嗝这件事吧!虽然说了又说,但很多家长依然不明白为啥要这么做,也不得要领,很多时候都只是机械地照着视频、图片或月嫂教的手法重复动作。拍嗝的意义何在?今天莞妈再跟大家聊聊关于拍嗝的一些认识误区。问题一:所有宝宝吃完奶都要拍嗝吗?答案是不一定之前有位粉丝问:自家宝宝是母乳喂养,每次吃完都会给他拍嗝,但是拍了二十分钟也不见他打嗝呀,还需要继续拍吗?一般情况下,宝宝需要拍嗝,是因为他在吃奶的过程中,吞下了一部分空气,这些空气停留在他的肠胃里,会胀气并引起不适。如果说宝宝吃奶时并没有吞入空气,当然就不需要拍嗝呀。配方奶喂养的宝宝相对来说更容易吞入空气,所以吃奶粉的宝宝更需要拍嗝多一些。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吃奶时候动来动去,或嘴巴与ru头的位置不贴合,就容易“漏气”。所以妈妈给宝宝哺乳姿势一定要注意,最好让宝宝把大部分ru晕含进嘴里。问题二:拍嗝只有竖抱拍这一种方式吗?有多种,只是这种较常用大部分家长都掌握了竖抱宝宝拍嗝的方法,但是方法比较单一。有些情况下,单一的方法不一定管用,这时候就得多学几门“手艺”了,这里给大家介绍另外几种也比较实用的方法。这其实就是在竖抱拍嗝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步骤。做法:用一只手扶住宝宝的头和背,另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双腿,轻轻往上推挤,给他的腹部施加一定的“压力”,这样也能起到排气止嗝的作用。等宝宝大一些,能自己竖起脖子时,可以采用坐式拍嗝,更有效。做法:扶宝宝坐在大人膝盖上,稍往前倾,一手按住他肚子并托稳,另一只手轻拍或抚摸他的背部,动作由下往上更利于排出空气。这个方法也很好用,不过要在宝宝吃完奶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做法:让宝宝趴在大人的大腿上,头部最好略微高于胸腹部。用一只手托扶着宝宝的PP,另一只手在他的背上轻拍或者打圈圈。问题三:拍完嗝宝宝就不会溢奶、吐奶了吗?依然会有些宝妈疑惑:明明每次吃完奶都有给宝宝拍嗝,而且每次也都有吐气。但是为什么宝宝还是会溢奶和吐奶呢?是嗝没拍完吗?没拍完嗝的情况也不是不存在,但即使拍完了,宝宝也还是可能会溢奶和吐奶。这是因为宝宝的胃容量小,并呈水平状态,贲门括约肌等发育不完善,所以奶水容易反流,出现溢奶吐奶的情况。宝宝溢奶大概与过度喂养、喂养姿势等有关。建议宝妈们尽量减少躺着喂奶,或喂奶后不要强行改换宝宝的姿势,也不要让宝宝大幅度活动,这样更容易引起溢奶和吐奶。问题四:拍嗝会伤到宝宝吗?姿势和力度不对,当然会新生宝宝的身体很柔软,尤其是脊椎和颈部肌肉没有发育成熟,如果抱的姿势不对,或是拍的时候力度过重,很容易使宝宝受到伤害。给宝宝拍嗝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护好宝宝的脊柱,应该尽量避免宝宝的颈部和脊部受力。拍嗝时,让宝宝头和肩同时靠在大人身上,身体的重心落在大人的前胸部。给宝宝拍嗝时,大人的一只手扶住宝宝的腰臀部,防止宝宝滑落。另一只手掌应半握空拳,由下向上轻轻叩拍,力度要适宜。问题五:大宝宝们也需要拍吗?超过这个月龄可以不用再拍有次莞妈在小区花园溜孩子时,碰到一位宝妈,用奶瓶给宝宝喂完奶后,就抱起孩子来拍嗝。这个宝宝看起来有6个月左右,正是好奇心重的时候,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兴奋,但是却被妈妈“禁锢”在怀里拍嗝,显得很不耐烦,也极不配合。当宝宝长大一些,身体各个部位逐步发育成熟,溢奶的次数减少,就不需帮他拍嗝排气了。如果大人还要强行给他拍嗝,那么这个动作很可能会变成宝宝的负担,并成为他探索路上的“绊脚石”。通常3-6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就不用经常给他拍嗝,随着宝宝学会翻身、坐起,大运动能力得到很好地发展,当他感到不舒服,自己动一动就好了。如果实在需要拍,也可以用前面说的坐式拍嗝,这样宝宝视觉空间好、活动方便,身体不受束缚,自然也就不会抗拒。莞妈育儿寄语对于新生宝宝来说,他们的肠胃功能不完善,口部精细动作也不成熟,所以在吃奶时很容易吸入空气。空气进入体内,会引起胀气、消化不良、肠绞痛等很多不适。有专家指出,大部分新生儿的哭闹,主要都是这个原因。所以爸妈们没事多给宝宝拍拍嗝、做做排气操等,只要这方面做到位,你会发现,宝宝的哭闹少了、睡眠好了,护理起来也越来越轻松!莞家妈妈原创。持证健康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两宝妈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