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与文字一起脱轨的人生四天马行空,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 http://www.kstejiao.com/m/

文/王鹤

李祥霆-垂柳栏杆尽日风03:24来自槛外记萧红和《呼兰河传》

萧红与张爱玲的早期经历有点相似:两个父亲都有一定文化修养,但性格冷酷、乖僻;她们的母亲俱少有暖意,且一个远走异国,一个早早过世,母爱同样缺失,跟继母的关系都不算融洽;两人都在囚禁中逃出父亲家,此后经历有别,却都一生孤绝。她俩的背后,几乎都空空落落,无所凭依。

现代文学史上好些女作家的作品,拿今天的标准和口味看,实在不够引人入胜。阅读时需要换一层眼光,想到它们是新文学问世早期的产物,虽然粗疏、幼稚,却可以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学与社会风貌。不过,等到萧红和张爱玲横空出世,气象陡然一变,仿佛在起伏不大的高地上双峰耸峙,但见文气郁勃,云蒸霞蔚。

张爱玲的代表作与萧红的《呼兰河传》,都有惹人沉溺其中、欲罢不能的魔力。她俩俱是难得一遇的天才,张爱玲二十岁出头惊艳文坛时,已经有丰满、严谨的中西文学储备,家世、阅历和早熟又给她镀上苍凉、世故之色。她像一个绣花大师,针针缜密,步步为营,也常有神来之笔,所以一枝一叶都粉底描金,精美曼妙;萧红没有经过多少专业训练,她虽然喜欢阅读,也说自己像香菱学诗那样,梦里都在写文章,但她的才华流露,却是随心所欲的成分居多,仿佛“春来发几枝”的天然、率性。她更像个采花女子,东一朵,西一朵,玫瑰也采,倭瓜花也摘,似乎漫不经心,不剔不砍,聚拢来却是鲜灵灵的一篮,正看侧看都赏心悦目。

年,陶金等人祭扫浅水湾萧红墓

萧红的写作风格在《生死场》已基本奠定,鲁迅在《生死场》的序里夸赞道:“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家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鲁迅准确地预言到:“她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她很可能取丁玲的地位而代之,就像丁玲取代冰心一样。”

到了《呼兰河传》,萧红的“越轨笔致”登峰造极。人人都惊讶,《呼兰河传》太不像小说了,它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和情节,情绪和语言又那么诗化、散文化。作者好像全无章法,凭兴之所至,将家族叙事、风俗长卷、私人经验等随意铺排。看似松散、零碎的七个章节,却勾勒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北方小城浑成而斑斓的乡土画面,既有万物求生求荣的喜悦快意,也有生存的酸涩残酷,还有无知者的可怜可憎,以及弱者(尤其是女性)的凄凉悲歌。

女友白朗说萧红是个“神经质的聪明人”。她有忧郁、沉默、孤独的一面,跟朋友相聚也颇能尽兴尽欢,抽烟喝酒,聊天唱歌,样样拿手。

丁玲对她的“少于世故”、“保有纯洁和幻想”的印象很深,也看出其稚嫩、软弱。耽于幻想、沉溺感性的人,往往冲动而不计后果。

曾有朋友反对萧红跟端木相恋,说离开萧军也好,就不能独立生活吗?她反驳道,“我是不管朋友们有什么意见的……我自己有自己的方式。”她曾向聂绀弩抱怨端木是“胆小鬼、势利鬼、马屁精,一天到晚在那里装腔作势的”。不久却又跟端木结婚了。

萧红曾对朋友说,自己一生走的是败路,她感慨“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她看到了女性的困境和局限,却不晓得自己到底飞了多高。

生活的脱轨,让萧红饱经忧患;文字的脱轨,却让《呼兰河传》不朽。

广州银河公墓萧红墓

(完)

编辑:河上花

——读诗书赏名画玩物有志——

#萧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yd/11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