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真的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真的一心为公他

有人说:姜维作为一个打工人,比老板更爱自己的企业。

所以,很多人将姜维视为三国最后的忠义代表,将其上升到了诸葛亮、关云长这样的大神级别,视为精神偶像。

非为标新立异或哗众取宠,而是真心把一些历史真相还原给大家,也让一些隐藏至深的逻辑和道理浮出水面,以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先上结论吧:至少在我的心目中,姜维这个人是不足以在人格和情怀上与诸葛亮、关羽这样的优质历史偶像相提并论的。虽然我们不应该怀疑一个为蜀汉殉国的将军的忠汉之心,但他确实有很多黑料,而且表现出来的私心欲望极重,是真没法将他视为一个纯粹的正面教材。

简单介绍一下姜维的生平

姜维是天水郡治的冀城人,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长大。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

他爹原来当过天水郡功曹,这个岗位从东汉以来基本上就地方豪强的专属岗位,所以可以看出,姜维家在当地应该是有一定势力的。

遗憾的是,姜维他爹死得太早;庆幸的是,姜维他爹是在羌戎叛乱时保护领导而壮烈殉国的,这种爱国人士的政治优待得以存续,在姜维成年后,以烈士后代的身份捞到了一个“官中郎”的正式编制,具体的工作内容就是给本郡军事长官当参谋。就这样,姜维正式开启了他的行伍生涯。

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於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

另外,还有一些细节可以映衬姜维的家境其实是相当不错的。比如他在父亲去世之后依然能够享受当时极为奢侈的文化教育,又比如他还能阴养死士。

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

从前面那些引用文献来看,姜维从小就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性格、气概、志向都是肉眼可见的,不然他阴养死士干什么?还跟刘备一个德性,不喜欢干那些普通的职业。这样的人、这样的性格会有啥风险和漏洞呢?那就是容易暴走、爱出风头,属于容易脑袋发热的那一个群体,总而言之,就是太刚了。

公元年,诸葛亮北伐,当时姜维和领导在陪大领导郭淮巡查工作,结果在洛门这个地方就听到了蜀汉大军压境的消息,姜维便劝太守马遵赶快回冀城组织防守。但马遵觉得姜维这帮人不大靠谱,于是便解散队伍各自行动了。

时维谓遵曰:"明府当还冀。"遵谓维等曰:"卿诸人复信,皆贼也。各自行。

冀城老大就这样放弃了,没有了主心骨的冀城人民便推举刚刚回到冀城的姜维作为投降代表,到诸葛亮那里去请降。

维亦无如遵何,而家在冀,遂与郡吏上官子脩等还冀。冀中吏民见维等大喜,便推令见亮。二人不获已,乃共诣亮。

诸葛亮一见来降的姜维,那叫一个开心得难以自已呀,不光狠狠地把姜维夸赞了一番,还立马委以重任。诸葛亮任命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后来又被诸葛亮安排训练五千虎步兵,算是授予实际兵权了。姜维时年27岁,和诸葛亮出山时的年龄相当。

后来的剧情便是广为人知的“失街亭”,由于马谡这货太坑队友,蜀汉的北伐军兵败如山倒,诸葛亮率领军队紧急撤退。姜维也跟着诸葛亮跑了,但是自己走得太急了,把他从小相依为命的亲妈给落在冀城了。

他妈可不是啥无知无识的人哈,深知自己儿子叛魏降汉而把自己丢在敌占区冀城,等待自己的是什么结果?按照曹老板定下来那规矩,她大抵是没法活了。于是,赶紧写信给姜维,你要么带着老妈一起走,要么赶紧回来。

姜维是怎么回复的呢?他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言下之意是,老妈的死活不能成为自己追逐梦想舞台的绊脚石,您随意吧!

归降蜀汉之后,姜维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太亮眼的表现和机会。为啥呢?因为不管怎么说,你姜维再怎么少年英才,但终究是一个降将,思想改造和企业文化学习那一套流程和考察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当时蜀汉主政的是丞相,那格调和水平,一般人还真跟不上,你姜维还得在旁边好好学习、观摩一下。

诸葛亮去世后,接班的蒋琬根据国情,有意地控制了军事战争的节奏和规模,在他的任期内,基本上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但是,这并不妨碍姜维得到老大哥蒋琬的大力提拔,到了公元年的时候,姜维甚至当上了蜀汉四镇大将军之一的唯一一个有进攻权限的岗位——镇西大将军。理由很充分:蜀汉将星凋零,只能从凉州方向去骚扰曹魏,而姜维是凉州人,熟知敌情,可堪重用。

所以,网上很多人以讹传讹,说什么姜维是丞相的衣钵传人,这是子虚乌有的。他真正的贵人其实是蒋琬。

也正是因为老大哥蒋琬的大力提拔,所以姜维在蒋琬当政期间表现还是相当可以的,基本上是让干啥就干啥,没有像之前魏延那样有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就在背后发牢骚。

姜维工作风格大变是在蒋琬去世一年后,因为他迁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了,相当于进入了蜀汉最高级别的权力圈子了。权力大了,想法就多了,姜维从小就“好立功名”的德性开始无法遏制了。

姜维认为自己有能力和才干,希望诱诸羌胡人为羽翼,完成老丞相未尽的事业,断陇西对凉州开炮,经常希望兴兵大举,结果被费祎控制的每次带兵不过万。

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此等情况下,姜维心里有没有怨言不得而知。但是到了年,却发生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一年,司马师、诸葛恪拼命互撕,为蜀汉北伐创造理论上的好机会,但因为蒋琬和费祎都一直坚持小打小闹的原则,于是,蜀汉当时的话事人费祎居然随后就离奇地遇刺身亡了。

结合姜维一直有养死士(刺客)的习惯、刺客郭修也是被姜维第一时间抓捕的和最大受益者指向的因素,姜维同志很难自证清白。(但此事证据不足,不好妄言)

故中郎西平郭修,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修郡,为所执略)

费祎一死,姜维就变成了脱了紧箍咒的孙猴子了。当年夏天,马上就率领数万人出石营围攻南安,响应诸葛恪的东方战区。

随后,司马家各种“丑闻”层出不穷,到处灭火。而姜维这边跟上节奏,也一刻都不闲着。

年,姜维军数万出石营,军粮尽退;年,姜维率大军出陇西大胜,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年,姜维出狄道大胜,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杀数万人。年,姜维升为大将军,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但胡济没来,姜维在段谷被邓艾大败,星散流离,死者甚众,把去年赢得那些又赔进去了。年,诸葛诞反淮南,姜维数万出骆谷,司马望与邓艾坚守不出,后来姜维听到诸葛诞兵败,引兵回成都。

大家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yd/11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