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17日为世界高血压日,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对孕妈妈来说,妊娠期高血压更是特有又常见且威胁母婴安全的一道坎。
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又称妊高症,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并常见的疾病。一般出现在妊娠20周以后并可延续到产后两周左右。其中包含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高龄孕妇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使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更高,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妊娠期高血压临床表现
01
水肿
如果孕妇发现自己的体重增长过快,可以先检查自己的踝部和小腿是否出现凹陷性水肿,如果有的话就要注意是否是妊娠高血压。
02
血压升高
两次血压达到/90毫米汞柱,即可作出诊断。
03
蛋白尿
应取中段尿进行检查,凡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O.5克为异常,同时具有高血压和尿蛋白为子痫前期。
04
抽搐、昏迷
孕妈妈在分娩前后,出现抽搐、昏迷的症状,就说明孕妈妈患有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了,一定要及时就诊。
妊娠期高血压的危害
妊娠期高血压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全身小血管痉挛,从而身体脏器有危害。
01
脑部
脑部动脉痉挛,引起脑组织缺血、水肿,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抽搐等症状,严重时脑部血管收缩伴有血管栓塞,出现点状出血,这些准妈妈常可引起昏迷。
02
肾脏
肾脏缺血,毛细血管血栓形成以致肾功能受损,可引起少尿、蛋白尿,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03
心脏
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可使心肌缺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坏死。由于周围动脉痉挛,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可出现左侧心脏衰竭。
04
肝脏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可引起肝脏表面出血,而有上腹部不适,严重时形成血肿,甚至肝破裂出血。
05
眼睛
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缺血以及高度水肿时,出现眼花、视力模糊,严重时可引起暂时性失明。
妊娠期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小于20岁的年轻初产妇及高龄初产妇;
体型矮胖者,尤其体重指数大于24的人群;
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合并妊娠者,其发病率较高,病情可能更为复杂;
双胎、羊水过多及葡萄胎的孕妇,发病率亦较高;
营养不良,特别是伴有严重贫血者;
冬季与初春寒冷季节和气压升高的条件下,易于发病;
有家族史,如孕妇的母亲有妊高征病史者,孕妇发病的可能性较高。
妊娠期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积极做好预防,降低妊娠高血压出现的几率,或减轻病情。
01
进行规律的产前检查,加强围生保健。
尤其是在妊娠20~32周测血压和观察有无水肿,早期轻度的孕期高血压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可以治愈或控制病情发展的。
在妊娠36周以后,应每周观察血压和体重的变化、有无蛋白尿、头晕等自觉症状。
02
注意休息、合理膳食
有高危因素者应该保证足够的休息,特别是增加左侧卧位休息。左侧卧位不仅能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
常规补充钙剂,保证蛋白类食物(牛奶、瘦肉和蛋类)的摄取,补充微量元素尤其是维生素E、维生素C、铁剂和钙剂。
03
控制体重
孕前肥胖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是发生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许多研究表明,孕妇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加值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关系密切。
04
及时纠正妊娠期异常情况
如发现贫血,要及时补充铁质;若发现下肢水肿,要增加卧床时间,把脚抬高休息;血压偏高时要按时服药。
05
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
孕妇应保持愉快的心情,克服对妊娠和分娩的恐惧及不必要的担心。此外,准妈妈们应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减少发病率。
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去产检。如果出现乏力、头痛、视力模糊,或体重增加得快;或突发肚子疼等等不舒服症状,医院去检查,千万不要耽搁。在整个孕期,产科医生将兼顾孕妈咪和胎宝贝的健康状况,随时根据病情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建议,帮助孕妈咪和胎宝贝安全度过孕期。END
更多感兴趣文章
↓↓↓太和电话咨询服务已开通
孕产妇就诊咨询
预防保健咨询
儿童疾病咨询
出生医学证明
--
医疗美容咨询
--
↑↑↑8:00—20:00为持续抗击新冠疫情,同时最大程度满足周边就诊人群,我院于3月20日起全面下调套餐科室单次就诊挂号费。详情请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