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血凝酶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

作者:果子哥

连绵不绝的冬雨已经下了一整个礼拜,给出行的人们带来了不便。寒风起,寒意浓。越是寒冷,医院患者越容易扎堆。

也许今天又是一个硬仗。每天的工作就像打仗,繁忙而又紧张,为了减少病人等待的时间,我们临检小组抓紧采集样本,抓紧上机分析,抓紧审核报告。

一方面要解决窗口患者需求,一方面要解决病房大批量标本的测试。

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匆匆的走进科室,换好白大衣,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一个普通的检验师,主要负责血常规的检测和审核工作。我趴在电脑前研究着那些没有血肉,没有情节的满屏数据。

搭班的同事张大山突然提示我,一例住院患者血常规血小板直方图数据有异常。我警觉的开始注意手头的这份还未审核的血常规报告(见图一)。

图一,XN-血小板检测直方图

我注意到血细胞分析仪XN-直方图上,血小板峰值明显见降低。警报显示有血小板聚集?

我迅速的翻看这例住院患者的历史结果,上次是x/L(见表一),在正常范围内。

表一.患者刚入院时和入院后血常规数据

Item

刚入院时

入院后

WBC(10^9/L)

9.25

7.55

RBC(10^12/L)

3.90

3.22

HGB(g/L)

99

PLT(10^9/L)

34

我告诉搭班的张大山,这例患者要推片复检。我一边吩咐他推片复检,我一边迅速的翻看患者入院病史记录。

王**,女,73岁,神经外科病区。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约20小时伴意识障碍”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头颅增强MR示:1.左侧枕叶片状异常信号,考虑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可能性大;2.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额顶叶皮层下脑缺血灶;3.老年性脑改变,脑白质变性;4.幕上脑室明显扩张,脑积水待排。年12月24日头颅CT示:1.右侧丘脑出血,右侧脑室少许积血。2.左侧小脑半球、左侧丘脑、双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腔隙性脑梗塞;左侧枕叶混杂密度灶,动静脉畸形可能,请结合MRI结果。3.老年脑改变,脑白质变性。查体:嗜睡,GCS14分,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定向、认知、记忆及计算力检查均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25cm,对光反射存在。双侧鼻唇沟对称。左侧肢体偏瘫,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张力降低、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双侧肢体浅感觉正常,双侧腹壁反射均正常。左侧巴彬斯基征(+),oppenheim征(+),godon征(+),右侧锥体束征均为(-)。颈部无抵抗,布氏征(-),克氏征(-)。

目前诊断:

1、丘脑出血(右侧)

2、脑内出血,脑室内(继发性)

3、脑萎缩

4、交通性脑积水

5、大脑血管动静脉畸形(左侧枕叶)

6、脑梗死后遗症

7、高血压

8、膀胱恶性肿瘤个人史

9、转移性癌(第4、5,6胸椎)

诊疗计划:1.止血治疗(应用蝮蛇血凝酶);2.营养神经治疗;3.监测及控制血压;4.停止服用一切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氯吡格雷”、“丹参”、“红花”及“银杏叶片”等药物;5……

笔者带着疑问,边查看病史,边分析入院治疗情况。患者是一老年病人,脑出血伴膀胱癌转移患者,血小板刚入院时数量还是正常的,突然严重下降(见图二),根据过往经验,是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冷凝集造成的?还是采血不够顺利?还是偶然误差?还是药物影响?

图二.XN-血小板检测数据

带着疑问,我迅速将标本37度水浴十分钟,立刻上机检测,以排除冷凝集素的影响,结果血小板数量并没有变化(见图三,图四)。

图三.水浴后XN-血小板检测数据

图四.水浴后XN-血小板检测直方图

据此,可以排除因天气寒冷冷凝集素引起的血小板减低。联系病房,护士回复采血顺利,也排除采血影响。刚入院时数据还是正常,同样的抗凝管现在数量严重下降,可以排除抗凝剂EDTA的影响。那么,是药物影响吗?笔者仔细看了治疗药物,有应用蝮蛇血凝酶,停止服用一切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氯吡格雷”、“丹参”、“红花”及“银杏叶片”等药物;看到这里,笔者联想到以前曾经学过血凝酶的药物作用,血小板减少应该是血凝酶引起的假性减少。

凝血酶主要是从蝮蛇属毒蛇液中分离得到的酶性止血剂。它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切断纤维蛋白原α链N端的A纤维蛋白肽,使形成不稳定的纤维蛋白,并且纤维蛋白肽A能使血管收缩,促进凝血。具有类凝血激酶样的作用,可促进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有提高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可使血小板发生不可逆性聚集,从而提高血小板的功能。

此时,张大山已经将血涂片制备完成。镜下观察到患者血小板有聚集现象,特别是尾部成片聚集(见图五,图六,图七)。

图三,x倍,体尾交界处

图六,x倍,体尾交界处

图七,x倍,尾部血小板聚集成片

这更印证了笔者的推断,是蝮蛇血凝酶引起患者血小板假性减少。我们随即将患者情况与主管医生进行了沟通。

案例总结:

1.血凝酶可用于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临床出血及出血性疾病;也可用来预防出血,如手术前用药,可避免或减少手术部位及手术后出血。

2.患者血小板变化较大时,应注意各种情况的干扰因素,假性较少在临床并不少见,要注意鉴别是真性减少还是药物干扰因素。

3.在今后血常规检查,特别是出血病人检查时,注意查看病史记录,是否有血凝酶的临床应用。

4.注意与临床保持沟通,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交流患者情况,以便做出有利于患者的临床决策。

本文为医家小二首发,作者:果子哥转载需获授权

本文对你有帮助

请给小二点个赞

往期精彩文章

心力衰竭标志物-BNP检验医师必须闹清楚的十个问题!流感来了?症状须知,中没中招都要注意了!最便宜的血常规可以查出什么病?很多人检查完却看不懂!点一下好看都知道↓果子哥

赞赏

长按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颠疯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cl/3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