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生的八分哲学

论人生的八分哲学

陈玉荣

最近读《幸福在当下》,其中有一小节讲的是“人生的八分哲学”。我们知道:浓墨铺满的画并不好看,画国画要讲究“留白”,在没有笔墨的地方,显水天之空灵,凸画意之深远,谓之“留白天地宽”。人生也需要留白。有些心怀大志的人,为了珍惜人生的光阴,习惯于将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左手与右手不停地劳作,左脚与右脚不停地奔波,即使再累,也得支撑着。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大意是说,尽心尽力去做事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是过于辛苦地投入,就会失去愉快的心情和爽朗的精神。人若失去了愉快的心情和爽朗的精神,还有什么生活的乐趣呢?《菜根谭》中还说:“天道忌盈业不求满”。告诫人们事事要留个有余地,如是则“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反之,“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不生内变,必招外忧。”所以,别忘了给我们的生活留白。过八分生活就是给生活留白。

我们都知道:从健康角度来说,饭不宜吃得过饱,八分为最好。其实,我们为人处事从智慧与和谐的角度来说,遵循八分饱的尺度也是最合适的。所谓人生的八分哲学,指的是为人处事行止有度,屈伸合拍。笔者曾经拜访过一个“高人”,他说在他眼中的高人所展示的只有八分哲学。他说:“如果用十分的力气算是竭尽全力的话,我只用八分。如果别人竭尽全力能当上处长,那我只当到科长;如果别人竭尽全力能赚到十元钱,那我赚到八元就停止,我永远要留两分给自己。我要用这两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注意天边的云霞;去凝视远处的山峦;去留意水中的涟漪;去聆听父母的叮咛;去欣赏爱人温柔的眼神、孩子纯真的笑脸……我要放慢脚步,尽自己的可能去发觉、去欣赏人生旅途中的每一道风景,而不是不留余地匆匆赶路。”

我很认同他的八分哲学,也很欣赏他对待生活的态度。这两天我想了很多,也在心情随笔里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发现自己现在的心境也有点“八分哲学”:职务高低无所谓,只要生活无忧,钱够花就行;排名先后不介意,只要认真负责完成了本职工作就好;不喜欢职场上的溜须拍马、勾心斗角,那就做简单的自己。遇事想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不要自己活得太累,我要过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我的人生我做主。

书中有些话说的很有道理,值得我认真学习和品味。摘录如下:八分哲学,讲究的是一种和谐、有弹性的生活方式。遵循八分哲学的人,不会认为自己所提倡的是绝对的真理,他们只是在努力地接近生活的内核,并希望能窥探到八分真相。因此,八分饱的人生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在路上”的哲学。

饕餮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它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巨大的头和一张硕大的嘴。它十分贪吃,逮着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饕餮最后被撑死了。蝮蝂是一种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只要遇到东西,就都抓取过来背上。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这种小虫还喜欢往高处爬,再苦再累也不肯停下来,最终精疲力尽跌倒摔死在地上。放眼望去,在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像饕餮和蝮蝂这样被撑死和累死人还真不少,比如贪欲太大而入狱的官员和全力付出而过劳死的企业家。

他们都没有领会到八分哲学的内涵。饭吃到八分,是健康;酒喝到八分,是微醺;生活到八分,才是智慧。社会发展了,生活节奏快了,那就快它的去吧,我们人生不是吃快餐。

据《孟子·尽心章句下》记载:盆成括(人名——作者注)做了官,孟子就断言他的死期到了。盆成括果然被杀了。难道孟子会看相算命?非也。孟子后来解释说:盆成括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但却不懂得君子的大道;这样,小聪明也就足以伤害他自身了。有些精明的人,其实无非是懂得耍点小聪明罢了。小聪明从来就不能称之为智,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些小道末技而已。小道末技可以让这些人逞一时之能,但最终会祸及自身。比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也就是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耍点小聪明的人,只能算是精明人。而“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为什么精明人的下场如此不堪呢?太精明的人往往工于心计,善于拨弄自己的小算盘,却不愿推己及人为别人着想。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存在着不少交集,交集的部分属于你也可以属于他,倘若全部算计都给了自己,又有谁会那么宽宏大量?在这种情况之下,比你更精明的人一定会反过来算计你,令你“算来算去算自己”。和你同等精明的人也不甘示弱,要和你斗法,鹿死谁手暂时不谈,光无穷无尽的“斗法”就会把你累得就够戗。而不如你精明或不屑于精明的人,他们貌似中了你的算计,但人家也不傻,惹不起你还躲不起你?劳心劳力,遍体鳞伤,众叛亲离——这种下场和你所得到的利益相比,孰重孰轻,不言自明。其次,太过精明的人通常也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总容易钻进对一事一物的纠缠中,看重“小利”而忽视“大利”,斤斤计较却不知轻重,机关算尽而本末倒置。为了眼前的一块钱,错失将来的块钱,这难道不是最愚蠢的吗?再者,太精明的人会过得很累。他们总是处处担心、事事提防、时时警惕、小心翼翼的过日子。别人很随意说的一句话,干的一件事,也许本没有什么目的,但过于精明的人就会敏感地“察觉”出什么。等到晚上回到家里,躺在床上还要细细琢磨,生怕别人有什么谋划会使他吃亏。这样,他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就显得不诚实,不大方,甚至很造作。因此,我们碰到的许多生活中的精明者,往往性情都不开朗,心理都相当虚假,神经都相当过敏。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写出了《吟呻语》这一千古处世奇书。书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者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人之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也就是说,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使用。财富可以使人过得很好,也可以把人毁掉。凡事总有两面,好的和坏的,有利的和不利的。真正聪明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那主要是深藏不露,或者不在刀刃上、不到火候时不轻易使用,一定要貌似敦厚,让人家不眼红你。一味耍小聪明,其实是笨蛋。因为那往往是招灾惹祸的根源。无论是从政,是经商,是做学问,还是治家立业,都不能耍小聪明,都不应给人以太精明的形象。不要小聪明,要有大智慧。只有大智才是人生的依据,只有大智才能使人伸展自如。那么究竟要怎样才称得上大智?苏东坡在《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认为“大智若愚”。而在他提出“大智若愚”观点之前的多年前,老子早就有过类似的看法。在《老子》第四十五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表述。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深厚而得祸者。今人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

这说明凡事都有度,爱情也要把握尺度,爱到八分才是恰到好处。爱情只到八分,留那么两分的距离,不仅可以避免相互伤害,不让感情成为对方的负担,而且距离产生美,平淡储存真,更有利于地久天长。倘若我们投入十二分爱一个人,甚至像缠树的藤,精神上依附,物质上依靠,情感上依赖,不留一点空间和缝隙,这样的爱好累,会让对方感到压抑和窒息,一旦承受不了,便会想到逃避。

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酒饮微醉处,花看半开时……一个人懂得持有八分饱的人生态度,就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冷静进取、保持一种高蹈轻扬的人生态度。

注:本文作者陈玉荣,祖籍陕西省蒲城,经济学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消费心理学博士,年被北京市组织部评为优秀人才称号,获得2万元的人才奖励基金。曾在国家研究机构从事过研究工作,在报社从事过编辑记者工作,在某著名企业集团担任过总裁助理兼企划部长工作,在某投资公司担任策划总监工作等,主要专著有《秋凉犹热:西方经济透视》、《创新赢得市场:珍贝成功之道》、《转型中国的路径抉择》、《不断进化的经营:全聚德集团多品牌战略营销》、《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以及与董英豪先生合著的中国廉政管理系列丛书《现代化的关键跨越:贫富差距与犯罪率实证研究》、《微时代的危机公关》、《集聚正能量:反腐、惩腐、防腐三步走》、《反腐工作中的加减法则》等,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多篇。现任商务部国际经济与政府合作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等。另外,作者最近花费很大心血撰写的《一带一路:中国统筹发展大棋局》(近30万字)将于年9月上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欢迎朋友订阅和







































如何抑制白癫疯扩大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cl/3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