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阅读娃没够我却要疯了,究竟如何培养孩

近年来,教育部规定,12岁前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至少要达到50万字以上。只有达到这个要求,你的孩子在阅读的理解习惯和知识面才足以支撑未来在中考、高考中的测试。

但是往往,父母们呕心沥血,精心挑选,囤书无数,孩子们却是毫不心动,只字不读。要么一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不断挠头,半天写不出一句话;要么面对学校老师布置的读书笔记,拿起书本便是断章取义,从文章里摘抄几句好词好句,最后随便写写阅读感想,甚至,TA连文章到底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教育部对阅读量的要求,要求我们的孩子要经常阅读。阅读的作用比我们想象中要大的多。阅读能让孩子认字更快,作文写得好。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智力、思维习惯和其他才能的全面发展。如果没有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激发出他学习的潜力,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即使是聪明的孩子,也会对学习越来越力不从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所以建议父母要从小引导孩子阅读。

3-6岁时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然而经常会有父母讲,孩子在3-6岁时都是父母陪读,孩子自己又不认字,不会自主阅读。

其实只要方法对,6岁左右孩子是可以实现自主阅读的,今天我就结合我对我家大宝艾米的自主阅读培养经历,和大家讲讲如何让孩子爱上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好习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第一,不要因为怕麻烦而硬性要求孩子自己阅读。

艾米三岁的时候,我已经厌烦了每晚给艾米讲故事,我就想着如何让孩子自己去阅读,解放自己。起初,我会硬性的要求孩子关上电视去看绘本,发现孩子不但不看,反而开始厌恶阅读。

那段时间是母不慈子不悦,亲子关系也一度紧张。我自负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言传身教,每晚和宝贝一起阅读,但我是真的厌烦了自始至终都要陪着孩子,读TA的绘本。

其实,我们在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之路上走了不少弯路。确实,现在的父母都不容易,为了养家过日子,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每天都忙于工作、挣钱,下班回家只想舒服的躺在沙发上喝喝茶、刷刷剧,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时候实在是力不从心。

但是,家长要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无法撤回的直播,一辈子只有这么一次机会;孩子的成长没有回航,每一位父母都要珍惜孩子的成长时刻,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在做父母的“有效期”里,在孩子教育的路程上,注定我们不能有所怠慢,也不能偷懒耍滑。所以自主阅读初期,因为怕麻烦,想偷懒,硬性要求孩子自己阅读是一件适得其反的事,还是不要为之为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第二、自主阅读初期以绘本为主,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自主阅读的初期一定要选择绘本,因为3-6岁的孩子大都还不认字,但是能看懂图片的内容。父母一开始引导的时候选孩子喜欢的绘本,这样不仅更容易引导孩子的兴趣,对养成每晚坚持看绘本的习惯也是大有裨益。如果孩子不能坚持了,你也可以以做游戏的方式开展阅读。艾米自主阅读的初期用的一套幼小衔接的看图说话绘本,里面的很多故事是我们在讲睡前故事时就讲过了,所以,初期孩子觉得我只是在和她做游戏,她是妈妈,而我则是等待听故事的宝宝。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第三,自主阅读初期,父母引导很重要,切记不能着急,要有足够的耐心。

后来艾米上了中班,学校每周三都会开展一个“讲故事”的课程,走过一阵弯路的我就在思考如何利用这门课程,重新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我在网上买了几本幼小衔接看图说话的书,一到周三,我就和孩子一起看图编故事。一开始孩子总是会说:“妈妈,我不会!”、“妈妈,太难了!”别急,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着急,自主阅读培养的初期切记不能着急。

在阅读初期,父母要以鼓励为主。面对孩子的胆怯,我经常会说,“没关系,不是有妈妈在吗?不害怕,你忘了妈妈是一个故事制造机吗?每天晚上,你看妈妈拿着你的绘本,给你制造了那么多故事。今天,妈妈和你一起制造故事,好不好?”每次我都是这么“连哄带骗”的引导孩子和我一起“制造”故事,慢慢的,孩子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自主阅读的旅程也就慢慢拉开帷幕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第四,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务实,不可以天马行空

我记得我们是从《猴子摘月亮》这个故事开始的,我先让孩子尝试着看图片,看到什么就讲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父母在引导的时候一定要教会孩子务实,不能天马行空。如果阅读初期就不依据事实说话、思考,那么后期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很容易分离主题,抓不住重点。

这一点和我们后面讲到的发挥想象力,发散思维是不冲突的。阅读过程中实事求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就好比给房子选址、打地基。在地方合适、地基稳当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力,在牢固的地基上建立各种各样的房子。如果一开始的选址就不对,如何在后期抓住主题,放飞思想呢?

艾米在培养初期开始很害怕讲错,不敢讲,总会说不知道。那么父母就可以引导性的问TA几个问题:“宝宝看到图片上有什么?”根据孩子的回答,继续引导,“那看到这些,宝宝会想到什么?”慢慢的,在我的引导下,艾米由一开始的不知道说什么,到慢慢讲出自己看到的内容(比如有猴子、有月亮、有水井),到现在发散思维(把看到是东西联系到一起),到发挥想象力,看到一组图,就能结合图片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再到后来,就是把这种由事实开始,再发挥想象力,发散逻辑思维的阅读方法,扩展到了其他绘本的阅读。即便起初孩子不认字,但她总能在看到高兴处,兴奋地于我分享、讲解绘本的内容。那么阅读初期到这个阶段,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引导者,而是一位聆听者。

这期间其实我们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是除去寒暑假,孩子上学期间,每周三幼儿园的故事分享时间,就这样每周一次,坚持了一年多,我终于解放了半个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第五,对孩子看到的内容不要有对错的评判。

自主阅读初期,当孩子担心会讲错时,我都会不断重复强调,这里没有对错,宝宝不用害怕讲错。我们很多家长喜欢根据自己看到的或理解的东西来纠正孩子。

在阅读初期初期,千万不能这么做,一旦在阅读时插入了你的想法,那么孩子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甚至是错了,继而不再对阅读感兴趣。相反,若你在这个过程中,在务实的基础上,不断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鼓励孩子发散思维,每当孩子表达出一个完整的点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那么孩子就会有信心继续阅读下去。

其实无论是看图讲故事的过程,还是看绘本的过程,都是孩子阅读的过程。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看懂绘本上的内容,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

都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不同的孩子读同一本绘本,自然有不同故事分享,家长在引导的时候,不批评不指正,是培养孩子发散性思维的最好方法。

今年艾米大班家长会,老师就在会上点名夸孩子语言表达习惯好,老师给出一个主题,她就能说出好几个故事。这个就和孩子前期阅读引导中,不批评不指正是分不开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第六,不要将成人的固化思维强加给孩子,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

在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路上,我们不光建议父母要主动引导孩子去阅读,而且读一些跟学习关系不大、但很有趣的书会更好。也就是在引导孩子阅读是时候不要功利心太强,不要要求他一定要记住多少东西,更不要强迫孩子做摘抄和背诵。

因为阅读的功能是熏陶,是培养思维习惯,而不是搬运,固化孩子的思维。只要孩子愿意读,就尽量满足他。《正面管教》里提到,培养兴趣之前,先保护好好奇心。

好奇心的背后,就是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能使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孩子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从阅读中体验到快乐,从而热爱阅读,并且主动阅读。

而我们做父母的习惯用固化的思维引导孩子,认为做事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阅读就一定要读对学习有用的书。

如果我们以固有的思维模式引导孩子阅读,不仅很难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习惯,甚至对孩子的长期阅读是有不利的影响。那么阅读在思维习惯、智力、想象力等方面的作用都将被限制,大打折扣,事倍功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第七,在培养孩子自主阅读习惯的初期,不要轻易打断孩子阅读。

曹文轩教授也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海量阅读”,鼓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的读。这里有字面意思,也有深层意思。

在阅读的初期,我们要记住它的字面意思。如果你要矫正孩子的阅读姿势,一定要在阅读开始前就和孩子约定好,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坐姿。如果孩子的阅读正进行的热火朝天,你又发现TA坐姿不好,那么就不要再打扰一个认真的人了。

孩子阅读思维被打断,就很难再集中了,就算能,也要再次花一些时间集中精神。这就像我们大人平时工作时,有时会自然而然的拿起手机看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cl/11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