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
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本该重返校园的孩子们,
不得不“宅”在家中,
开始了背着书包从卧室走到书房
的居家上学时光。
但随着“宅”的时间越来越长,
不少孩子难免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别拦着我,我要去上学”
“我迫不及待......”
孩子们的童言童语,
让网友们感到又好笑又心疼:
“本就是跑跑跳跳晒太阳的年纪,
不让出门确实会感到烦闷。”
家长也有苦恼!
孩子在家烦闷焦躁,
不想学习只想看电视玩手机,
家长当然着急上火!
“我的眼中只有你”也有变化为
“越看越不顺眼”的时候。
如何缓解孩子的焦躁情绪?
如何避免触发家庭“内战”?
怎样营造这段时间的亲子关系?
中教君从三方面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出发,
与您分享一些教育专家的建议——
一、如何化解孩子的焦躁情绪?北京市特级校长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李文凤1
用科学说话——传递理性思维
从生物学角度给孩子讲明肺炎的病因、预防的措施,跟孩子一起看相关新闻报道,充分了解疫情情况之后,就不会盲目地害怕、焦虑。
2
用能量说话——传递爱的滋润
首先,传递“感动、敬佩”的外部能量。父母可以多说一些在疫情当中无私奉献,让人感动的事例,让孩子从画面、数据、故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大爱,政府的能量之大,从而坚定抗击这次肺炎疫情的信心。
其次,传递“充实、幸福”的内部能量。孩子焦虑、烦躁可能是因为无事可做。父母可以引导孩子阅读,看电影,预习下学期要学习的内容,沟通学习和观后感受,做能够提升幸福感的小任务,比如每天记录三件好事等。
3
用共享说话——传递美的熏陶
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在家时自己找有意义的事做,从而对孩子产生一种正效应。此外,还可以利用这个超长假期共同做一件能够增进亲子感情的事情,比如共同听音乐、看球赛等。
北京市特级校长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刘淑新孩子的情绪情感表达方式是不同于我们成人的,许多时候通过询问或谈话的方式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感受。他们会通过游戏、做噩梦、或一些日常行为的改变来呈现他们的情绪,观察孩子的反应是解决孩子情绪问题的重要前提。
恐惧
解决方式: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生活中学习的最好方式,我们可以在和孩子玩的过程中把握孩子对疾病或疫情的了解程度,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改正他们错误的观念,教导正确的防范感染的方法或保护措施,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建立正确的防疫行为,并使之成为一种日常生活,这样便能在不增加孩子负担的情形下,建立正确有效率的防疫行为。
孤独
解决方式:可引导幼儿与自己想念的玩伴电话、视频聊天,加强彼此的沟通,帮助其感受与同伴交流带来的快乐,排解幼儿的孤独情绪。同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阅读、一同讨论一个话题、一同游戏等方式减少孩子的孤独感。
无趣
解决方式:一是提供幼儿自主时光。孩子在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幼儿能够自己发现与决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二是共享亲子相处时光。亲子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活动。陪伴可以滋养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获得快乐和活力,更好地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猜谜游戏、飞行棋、垒积木、亲子角色扮演……孩子们既喜欢、大人也可以轻松参与的活动。家长还可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一些亲子体育游戏,使他们既玩得开心,又能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发展。
二、孩子在家里无所事事怎么办?北京市特级校长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让孩子利用这段居家隔离的时间,交上三个“朋友”,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第一个朋友
阅读
从推荐书单里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每天坚持阅读一个半小时。
第二个朋友
体育
上午、下午各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把操场搬到客厅里,跳绳、踢毽,也可以和家长一起运动。
第三个朋友和21天交朋友21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写出规划,坚持21天阅读、体育就会帮助你驱赶焦虑,成为一生的好习惯。
北京市特级校长和平街第一中学陈秀珍1.有规律的生活,提升掌控感
照顾好自己,维持好生活和学习的节奏,避免作息混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生活和学习的计划,并认真执行。小小的计划可以是和父母一起做家务,学一种乐器,学做一道新菜等等。
2.合理规划时间
假期在家合理的时间规划很重要,在相对宽松的时间里,应利用学习高效期,做好每天的规划表。
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劳,思考能力状态最佳,此刻是攻克难题的大好时机。下午可以学习一些相对比较容易的内容。
当然,还需要劳逸结合,适时地休息眼睛,眺望远处;做一些室内运动,放松身体。
3.每天记录一件“小确幸”的事情
生活中有很多的“小确幸”,但往往因平时忙碌的学习生活而被忽略。宅在家中的这段时间,不妨留心发现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确幸”,并且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在放大幸福的同时也就能把焦虑、恐慌、烦躁等不良情绪抛之脑后了。
三、孩子在家学,家长怎么做?听完以上几位特级教师的建议,
中教君感到收获很大!
其实,经过这段时间和孩子的相处,
相信每位家长都对“如何做家长”
有了新的思考。
孩子在家期间,
家长该怎么做才算称职?
如果您也为这样的问题困扰,
不妨来听听班主任杨春林老师的几条建议——
家长自己学起来总体来看,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在家学习,更容易滋生消极情绪。倘若你没有去单位上班,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身为家长的你也不妨读读书,看看报,做点同样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以自我提升的事。如此,孩子内心会更加宁静,一些小的走动,诸如上厕所喝水的频率也会下降。
保持平和的心态疫情蔓延,形势紧迫,难免会有焦虑、担心、害怕等消极情绪,而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坦然面对,正视它们,接纳,不回避、不抗拒。换个角度,此疫何尝不是和睦亲子关系的契机?何尝不是学会和自己相处的契机?我们放松孩子便会放松,我们焦虑孩子也会焦虑,我们良好的心情,平和的态度,是陪伴孩子战胜疫情的一剂良药。
多和孩子聊聊天心理学研究发现,不给孩子机会的教养方式,往往会使孩子缺乏沟通技巧,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被动,幸福感也较低。只有将孩子视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给予充分的平等和尊重,才能让孩子未来成长为参天大树。
家长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多和孩子聊聊天,让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孩子的沟通是否顺畅,也是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试金石。
和孩子多一点“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