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生只读一本书

作者

杨基中

对于读书,可以说得上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泛读,有人偏爱精读。泛读,好比吃饭不挑食,能吸收到众多的营养,精读,就是有所偏好,专挑自己最喜欢吃的几样食物,尽管营养不周全,却能摄入到某方面的特别营养。

不过,泛读是要靠资质打底的,没有过高的资质,即使读了一车轱辘书,也是路多踩不死草,消化不了,或者像有人说的,自己的头脑变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成了伊索寓言里那只面对两堆草料,不知如何下口的没主见的驴儿。资质平平如我辈者,不妨选择精读甚至只读一本书这条道,一个劲走下去,未尝不是一种读书妙法。

只读一本书,就是挑选与自己意趣相投的书相伴,如对老友,把盏共茗,娓娓而谈。读来有种心酣意畅,大快朵颐的感觉。当年苏东坡初读《庄子》,如有胸中久积的话,被他说出,袁中郎夜读徐文长诗,激动得叫唤起来,叫复读,读复叫。这才是读出了味道,读出了境界,读出了享受。

只读一本书,好比剑走偏锋也能狂。种下一粒籽,收来百颗粮。只要是好书,是经典,永远是读之不尽,取之不竭。一本《道德经》,廖廖五千言,像是一口深井,蕴藏丰厚的人生智慧,一册《菜根谭》,不足百页,精警透辟,曾在日本掀起一股热潮。培根说过:“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有些书则只可细嚼慢咽,慢慢消化。”一部《培根论人生》,就是涵义隽永,供人慢慢消化的书。古人有句话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足以说明经典的价值所在。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从中看出一本好书的无限魅力。百科全书《红楼梦》,多少人一辈子读它,一辈子也读不厌。不要小看读一本书,它能让人无心插柳,柳竟成荫。这里有一例子可以佐证: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一地下革命工作者,被国民党抓进苏州反省院里。他在关他的单人牢房的墙夹缝里,挖出来一部零散的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在那几年的关押反省期间,这部可以说是相当枯燥乏味的哲学书籍,是他唯一可读的书。后来,抗战爆发,共产党把他营救出来。这以后,他竟然成为一位研究《反杜林论》的哲学专家。

一生只读一本书,就像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数学大师陈省身那样,专心一事,成就斐然。陈大师有一信条:一生只做一件事。这一件事就是数学,他爱数学,因为研习数学简单,只要一张白纸和一枝铅笔就够了。他孜孜以求,成了与欧几里得、高斯和嘉当并列的几何学伟人。

一生只读一本书,就像一生只爱一个人的作家沈从文那样,钟情一人,永浴爱河。沈从文曾说过:“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他一辈子都忘不了,值得回味的精彩人生。

一生只读一本书,一本书中意味长。

﹌﹌﹌﹌﹌﹌﹌﹌﹌﹌﹌﹌﹌﹌﹌﹌﹌﹌﹌﹌﹌﹌﹌﹌﹌﹌﹌﹌﹌﹌﹌﹌﹌﹌﹌﹌﹌﹌﹌﹌﹌﹌﹌﹌﹌﹌

欢迎投稿:来稿范围,所有关于书及读书的文章。稿件包括正文、配图及作者简介。

投稿邮箱:weidushu

.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bb/4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