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帖孕妇营养与膳食

孕妇营养与膳食

我的健康我做主

  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均来自母体,孕妇本身也需为分娩和分泌乳汁储备营养,因此妇女自孕前期、怀孕期间至产后哺乳期,均需要合理地加强营养。营养状况良好的妇女,通过孕期体内的一系列生理代谢调整,能够提供胎儿生长和乳汁分泌所需要的营养;营养不良的妇女,则可能出现母亲和胎儿的营养缺乏和某些并发症。因此孕妇的合理营养对于妊娠过程、胎儿及婴儿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

孕期生理特点

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足月妊娠为天,从怀孕到12周为孕早期,13周到27周为孕中期,28周到出生为孕晚期。孕期妇女生理状态及代谢有较大的改变,以适应胎儿的需要。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而改变通常越来越明显,产后又逐步恢复至孕前水平。

孕期激素和代谢的改变

妊娠期间,在相关激素的影响下,母体对营养素代谢进行调节,促进营养素的吸收利用,以支持胎儿的发育,保证妊娠的成功。

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母体内雌激素,孕激素及胎盘激素的水平相应升高。胎盘催乳激素刺激胎盘和胎儿的生长以及母体乳腺的发育,在维持营养物质由母体向胎儿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雌二醇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加快母体骨骼更新率。孕期甲状腺分泌的T3T4水平升高,基础代谢率随之升高,至孕晚期可升高至15%~20%。

在妊娠早中期,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对营养物质需求量也相应增加,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葡萄糖是胎儿能量的主要来源;孕期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但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率不能相应增加,导致部分孕妇排糖量增加;加上雌激素和孕激素促进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这些因素均导致孕妇血浆葡萄糖水平随妊娠进展而降低,空腹血糖约降低10%,所以孕妇长时间空腹易发生低血糖。到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如胎盘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皮质醇和胎盘胰岛素酶等是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为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供给量必须相应增加。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正常代偿这一生理变化,而使血糖升高,导致原有糖尿病加重或出现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消化功能改变

受孕激素分泌增加的影响,孕妇胃肠蠕动减慢,胃排空及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延长,易出现饱胀感及便秘;孕期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减少,易出现消化不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下部,引起恶心呕吐等。上述因素导致孕妇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另外,为适应对某些营养素需求的增加,孕期母体自身通过调整,对诸如钙、铁、维生素b12及叶酸等的肠道吸收率会有所增加。

孕期肾功能改变

为了清除胎儿和母体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孕期母体的肾功能发生显著的生理性调节,表现为有效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肾小管再吸收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从而导致尿中葡萄糖、氨基酸和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2,叶酸,烟酸等多种营养素排出量增加,尤其是尿中葡萄糖排出量可增加10倍以上,氨基酸排出量平均每日约2克,但尿钙排出量比孕前减少。

孕期血容量及血液成分的改变

血容量从孕6周开始增加,包括血浆和红细胞的增多。血浆容积在28~32周时达到峰值,最大增加量约为50%;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至分娩时达到最大值,约增加20%。由于红细胞增加的幅度低于血浆容量,使血液相对稀释,导致血红蛋白浓度下降20%以上,称为孕期生理性贫血。WHO建议,孕早期和孕晚期贫血的界定值为血红蛋白低于克/L,孕中期为血红蛋白低于克/L;而国内一般将血红蛋白低于克/L定为孕期贫血的标准。

孕期体重增长

1)孕期体重的增加及其构成

不限制饮食的健康孕妇体重增长范围一般为10~12.5kg。孕期增加的体重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妊娠产物,包括胎儿胎盘和羊水;二是母体组织的增长,包括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增加、子宫和乳腺的发育及母体为泌乳而储备的脂肪等。

2)孕期适宜增重

(1)根据孕前体质指数(BMI)推荐孕期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孕前的体重和身高不同,孕期的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也有较大变动。一般而言,孕前消瘦者孕期增重较正常体重妇女稍高,超重和肥胖妇女孕期体重相应低,见下图:

(2)根据孕前体重,受孕年龄,是否哺乳,或是否双胎推荐孕期增重。

①孕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女性孕期体重增加以7~8kg为宜;孕20周后,每周体重增加不宜超过0.3kg。

②孕前体重正常的女性孕期增重的适宜值为12.5kg;孕20周后,每周增加体重约为0.4kg。

③青春期怀孕或孕前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的女性,孕期体重增加的目标值为14~15kg;孕20周后,每周增加体重约为0.5kg。

④双胎妊娠女性孕期体重增加目标值为18kg孕;20周后,每周增加体重约为0.65kg。

水潴留增加

正常妊娠母体内钠潴留导致体液增加,整个妊娠过程中,母体体液增加6.5~7kg。

孕妇的营养需要

能量

孕妇对能量的需求增加,孕期的能量消耗还包括胎儿、胎盘和母体组织的生长以及母体产后泌乳的脂肪储备。孕早期能量需求量保持不变,轻度身体活动水平者仍为kcal/d;在此基础上,孕中晚期分别增加kcal/d、kcal/d。

孕期摄入能量并非越多越好。保证适宜能量摄入的最佳方法是监测和控制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应及时观察孕妇在孕中、晚期体重增长情况,孕前体重正常的女性,每周增重0.4kg左右表示能量供给恰当。孕前肥胖的妇女孕期不应该使用减肥膳食,但需密切观察体重增长情况,以防止妊高症或巨大胎儿的产生。

蛋白质

孕妇对蛋白质需要量增加,用于满足母体自身代谢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随孕期进展而增加,孕早期为55g/d孕中晚期分别增加15g/d、30g/d,其中动物类和豆类等优质蛋白应在1/2以上。

脂肪

脂肪是母体和胎儿能量的重要来源,同时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妇还需要储备脂肪以供产后泌乳。膳食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胎儿早期脑和视网膜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孕妇膳食脂肪供能比为20~%30%,其中饱和脂肪酸应低于10%,多不饱和脂肪酸为3%~10%,n-6系列与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4~6):1。适量补充EPA和DHA,其中的参考摄入量(AI)为0.25克/d(其中DHA为0.20g/d)。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母体和胎儿能量的主要来源,胎儿因组织中的脂肪酸氧化酶活性极低,所以葡萄糖几乎成为唯一的能量来源,母体需要摄取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以满足胎儿的需求。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为节省葡萄糖以满足胎儿的需要,母体自身不得不动用体内脂肪供能,而脂肪氧化过程中会产生酮体,酮体过多会发生酮症。故孕期必须保证每日摄入不低于克的碳水化合物,除保证胎儿的能量需要外,也可避免酮症对胎儿脑及神经系统的影响。每日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5%,宜摄入淀粉类为主,添加糖应低于总能量的10%,以减少发生糖代谢紊乱的风险。

矿物质

孕期的生理变化使血浆容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导致体内矿物质流失增加;同时,因胎儿从母体摄取矿物质,故孕期母体对矿物质的需求增加。我国妇女孕期较易缺乏的矿物质为钙、铁、锌、碘等。

①钙。孕期母体对钙的吸收率增加,以保障胎儿获得充足的钙,满足其骨骼牙齿生长发育的需要。除胎儿需要外,母体亦需要储存部分钙以备哺乳期使用。如果钙供给不足,会加速母体骨钙溶出,增加孕妇发生骨质软化症的风险。低血钙还会导致孕妇容易出现下肢肌肉抽搐的现象,我国妇女一般从孕5月左右此现象开始增多。钙摄入不足会增加孕期母体发生妊娠高血压和先兆子痫等危险。近期研究还发现,孕妇血钙含量与婴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因此孕期钙的摄入以适当增加。中国DRIs建议孕妇钙的RNI为孕早期mg/d,孕中、晚期0mg/d。钙的最好来源是奶及奶制品、大豆类及其制品。

②铁。整个孕期铁的需要量都增加,孕6月后尤其明显,最后3个月需要量最大。孕早期的铁缺乏与早产和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有关。中国DRIs建议孕妇铁的RNI为孕早期20mg/d,孕中期24mg/d,孕晚期29mg/d,UL值为42mg/d。由于传统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而植物性食物中所含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较低,加上人们认识方面的不足,导致孕妇贫血较常见。铁的良好来源是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等。

③锌。锌对孕早期胎儿器官的形成极为重要,孕妇锌摄入充足可促使胎儿生长发育和预防胎儿先天畸形,因此应适当增加锌的摄入量。中国DRIs建议孕妇锌的RNI为孕早期9.5mg/d,UL值为40mg/d。素食者,大量吸烟者以及多次妊娠者尤其应注意补充锌,建议孕妇每周进食2~3次富含锌的肝脏、海产品等。

④碘。孕妇甲状腺功能活跃,碘是甲状腺的合成原料,故碘的需要量增加。孕妇碘缺乏可引起流产、死胎、胎儿先天性畸形,也可导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引发克汀病。中国DRIs建议孕妇碘的RNI为孕早期μg/d,UL值为μg/d。在食盐中加入碘是预防碘缺乏的有效措施,沿海地区居民因同时摄入较多的海产品,加上我国居民盐的摄入量普遍较大,目前碘摄入过量的情况较普遍。因此建议孕妇在控制食盐摄入量的前提下,每周进食2~3次富含碘的海产品。

⑤维生素

维生素a

孕妇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增加,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胎儿肝脏储存及乳母泌乳的需要。但孕早期过量补充维生素a不仅可能会引起中毒,还会导致流产和新生儿先天性缺陷;相应剂量的类胡萝卜素则没有毒性,因为只有当需要时人体才会将类胡萝卜素转换成维生素a这一个特征使类胡萝卜素成为维生素a的一个安全来源。孕早期维生素a的RNI为μgRAE/d,孕中、晚期为RNI为μgRAE/d,UL值为0μgRAE/d。孕妇奶粉大多数都强化了维生素a,摄入时应注意补充的总量。

维生素d

孕期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胎儿、婴幼儿和母体钙代谢紊乱,包括新生儿低钙血症所致手足搐搦、婴幼儿佝偻病以及母体骨质软化症。孕期应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量,但不必增加,其RNI为10μg/d,UL值为50μg/d。

维生素e。由于维生素e对细胞膜,尤其是对红细胞膜上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稳定性有保护作用,因此孕期补充维生素e可预防新生儿溶血,孕期维生素e的AI为14mgα-TE/d,UL值为mgα-TE/d。

维生素k

维生素k在体内参与凝血过程,产前补充维生素k或新生儿补充维生素k均可以有效地预防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孕期维生素k的AI为80μgDFE/d。维生素k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其中绿叶蔬菜中含量丰富。

叶酸

孕期叶酸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早期缺乏叶酸是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的重要因素。叶酸摄入不足还可造成低出生体重,胎盘早剥等。中国DRIs建议成人叶酸的RNI为μgDFE/d,孕妇为μgDFE/d,合成叶酸的UL为0μgDFE/d。叶酸含量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肾脏,鸡蛋,绿叶菜,花椰菜和坚果等。建议最迟应从孕前三个月开始补充叶酸μgDFE/d,并持续至整个孕期。

此外,应提倡孕妇多食用粗杂粮,蔬菜,水果,花生,核桃,黄豆等食物以摄入充足的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

下期预告:

孕期营养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

摘自公共营养师(侵删)

80后营养师

医院工作的非医务工作者

医院工作乐趣

长按







































白癫疯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bb/3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