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沙漠之狐朗读音频
◆◆◆
文
满喜喜
年,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随着家人登上了前往台湾省的轮渡。
他出生在日伪政府统治下的东北,成长于战乱动荡的年代。
没有人知道,他今后会对华人世界、华语写作产生何等巨大的影响。
这个人,就是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的李敖。
不论了解与否,知道李敖的人,都会对他产生两个印象:
一个是“厉害”,另一个是“怪”。
李敖的厉害,首先就体现在他的天才,这个人初中跳级,高中退学,先是考上了台湾大学法律系,读得不开心,退学再考,又考上了台大历史系。
因为书读得多,脑子又转得快,每到上课,最大的乐趣就是挑老师的错,而且毫无忌惮,一旦抓住纰漏就当场指出,加上性格强势,经常和老师在课堂上争一个面红耳赤。
据传,当年他在台大临近毕业,参加论文答辩,进了会场,面前的三个教授面面相觑,一言不发,双方就这样静坐了半小时,终于一个教授开了口:“李敖,你答辩通过了。”
李敖诧异:“你们什么也没说啊,我也没讲话啊。”
教授无奈道:“我们知道一开口肯定会被你驳倒的,所以还是不说了。”
可见李敖的博学和雄辩,在年少时就已锋芒毕露,令人自叹弗如。
李敖博学,是因为他饱读诗书,无所不看,好书他要看透,不好的书他也要读,因为不通读就没有资格去骂,他说:“我骂人的方法就是别人都骂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个本领,我能证明你是王八蛋。”
如今,他仅在台北金兰大厦的物业里就有“十万藏书”,但实际上他有多个书房,藏书总量达到了几十万,比起小规模的图书馆,也不遑多让。
博览群书者,往往下笔如有神助。
不得不说,李敖写文章的功力,堪称一绝。
一方面是写得多,他至今出版图书(不含重复发行的)超过一百本,公之于众的文字总量超3千万字,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精力旺盛时,可以连年产出大量作品,可谓业界劳模。
另一方面李敖文章的质量实属上乘,散文、小说、诗歌样样精通,在最为人称道的杂文写作领域,自他成名后,罕逢对手。
批评家可以指责他的观点,但绝不能指责他的文采;
反对者可以说他强词夺理,但绝不敢说他肤浅无知。
李敖很少写小说,出名的有《北京法源寺》一本,并因它在年前后,提名了诺贝尔文学奖,轰动两岸。
西方媒体更捧他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评论家”。
读李敖的文章多了,很容易就能发现,他的文章风格从来只有一种,那就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没错,他就是写得很张狂,但是他张狂得令你信服,这是一个参悟了经史子集的思想者,学贯中西,一只眼睛泡在国学的汪洋大海,另一只眼牢牢盯着国外的“异见”,他那些批评性极强的文章,就是在这深厚学术功底的参天巨树上,结出的累累果实。
提到中国的诸子百家,他能侃侃而谈,关于《论语》的研究独树一帜,对古典文化的理解深刻而精到,可他又大力鼓吹西化,主张“自由主义”,身处矛盾之中,却游刃有余。
他分析论断过很多人,研究胡适成了胡适研究权威,胡适亲口说:“简直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他更专门写书,表达对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等人的看法。
不仅当代名人,对他而言,只要感兴趣的人、事,他就能扎进史料中孜孜不倦地研究,搞出个名堂,政治、社会、历史、伦理、教育、军事、人类学,无所不包,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决心。
夸起自己来,李敖更是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我生平有两大遗憾,一是我无法找到像李敖这样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无法坐到台下去听李敖的精彩演说。”
“当代中国写白话文前三名的,第一是李敖,第二是李敖,第三还是李敖。”
“当我要找我崇拜的人的时候,我就照镜子。”
这种近乎自恋的自白,就是他极端自信的表现。
世人都知道他有智慧,他知道自己有思想,所以崇拜自己。
他评价中国的80后作家,一副恨铁不成钢的长辈口吻,说他们太白癜风专家李从悠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