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新生命是甜蜜又幸福的,但如果不做好产前检查,这个过程会变得很坎坷。
产前检查比大家想象的要重要得多。
如何做好产前检查,减少前面说的那些危险?从避免下面的11种误区开始。
误区一:孕前两个月不用查
准妈妈知道自己怀孕了就行,不必急着检查,等到怀足16医院建档检查就可以。早期就去做B超检查,说不定会对刚形成的胎儿造成不好的影响。
孕早期(妊娠12周以内)做检查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这个阶段做好检查,能很好地避免高危妊娠,大大降低孕产妇出问题的可能性。
误区二:做过孕前检查不必做产检
孕前做足了准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就等于确保了妊娠安全,到了怀孕后不必再做产前检查。
孕前检查和产前检查,其实针对的是不同的方面。它们都很重要,且不能相互替代。
孕前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排除遗传病,而产前检查则是要在检查胎儿是否有缺陷的同时,随时跟踪了解孕妇和胎儿的营养、健康情况,做好选择分娩方式和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
误区三:夫妻双方没有遗传病史,不必做产检
听说有一项产前检查叫唐氏综合征筛查,就是检查胎儿有没有患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这些遗传性疾病的。既然双方家庭都没有遗传病史,就不用再查了。
没有遗传病史,也要做产检。
前一条里已经说到,产前检查的功能还包括跟踪了解营养健康状况、选择分娩方式等等,遗传病筛查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
误区四:产前检查就是抽血
除了做B超,产前检查也就剩抽血化验了,至于问病史什么的,就是走个过场,没必要详细告诉医生。
只抽血做检查还远远不够。
产前筛查的风险评估可不仅仅是通过血检就能一清二楚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腹围、孕周、个人史以及生育史等,都可能影响母胎安全。
只有了解清楚全面的信息,医生才能做出合理的孕期指导。
误区五:产检能查所有病
产前检查问了那么多,查了那么多,应该是能查出所有可能的患病风险了吧?所以做好产检,就能万无一失。
产前检查确实可以及时发现一些问题并处理,但这并不表示它是万能的。
如血液学检查只能评估唐氏综合症、18-三体综合征、开放性神经管缺陷、13-三体综合征的风险,超声检查可以发现一部分胎儿发育异常、畸形的情况。
套用那句俗话来说,产前检查不是万能的,但不做产前检查是万万不能的。
误区六:产检异常就要终止妊娠
我知道产前检查很有用,是不是一旦查出异常就得把孩子流掉?这可不一定,王菲家的「兔唇」孩子不是长得很好吗?其实,是否终止妊娠得看是怎样的异常。
像一些形态上的畸形,多一个手指、兔唇等,没有合并其他染色体异常,对宝宝出生后活动没有明显影响的,就可以通过手术修复,而不必终止妊娠;如果是无脑儿、内脏膨出等严重畸形,则要终止妊娠。
总之,做什么处理,要请专业的医生来判断。
误区七:不用做妇科检查
传统观念认为孕妇做妇科检查会导致流产,我还是听老人言,不会吃亏。
老人的话,有可能是宝贵经验,但也有可能是落后的观念,比如这里就是对妇科检查的误解。
误区八:产检时间随机定
我不是全职妈妈、我懒不想动、今天天气不好……不想按时去做产检的我,有一万种理由来拒绝。
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去做产检,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准妈妈的健康状况才能得到更好的监测,而且一些特定的检查只有在特定的阶段进行,才能获得最佳数据。
误区九:第一胎没事,生二胎可以少做产检
生第一个娃的时候一切安好,那怀第二个娃应该可以少做些产前检查了吧?
无论是一胎、二胎,还是三胎、四胎,孕妈在妊娠期间都应该接受定期产检。
此外,35岁以后,不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怀孕风险都会相较升高,由于染色体不分离机会增加,胎儿染色体畸变率变高,因此做好产检更是必不可少。
误区十:年轻可以少产检
我知道高龄产妇危险系数高,那作为年轻孕妈,是不是就可以少做产前检查,或者干脆不做呢?毕竟我年轻身体好。
不论什么年龄,怀孕了都要做好产检。
女性的最佳妊娠年龄在24~29岁,婚育过晚固然不利于母胎健康,但婚育过早,由于男女生殖器官和骨盆还处于发育阶段,未充分成熟,孕育后胎儿会和母体争夺营养,既不利于胎儿发育也不利于母体健康,流产、早产或发生并发症、后遗症的几率都会增大。
误区十一:无创产前DNA检测能代替产检
传统的产前检查方法存在假阳性率、像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又有一定的伤口感染和流产风险,听说无创产前DNA检测只需要采集5mL孕妇静脉血就能查出问题,所以就用这个代替产检好了。
无创产前DNA检测不能代替其他检查。
无创产前DNA检测准确率虽高,但它的检测范围窄,目前只针对21、18、13染色体异常判断准确性高,对性染色体准确性稍低,对于产前检查所做到的对胎盘功能的判断、孕妇妊高症的风险评估、胎儿其他发育畸形和其他不良妊娠结果的评估,也望尘莫及。
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在产前检查的基础上,搭配使用。如果无法进行有创产前诊断时,才可考虑替代使用。
图片来源:医院编辑部/px
转载联系:lanwanyiyuan
.白癜风的科学治疗百癜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