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孕妇如何预防妊娠期高血压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实施,如今有许多女性选择再生一个宝宝,可是由于很多女性年龄偏大,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孕妇出现各种妊娠期并发症,这其中就有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妊娠期二孩妈妈如何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第一次怀孕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第二次怀孕时仍是该疾病的易感人群。但如果准妈妈在准备怀孕或妊娠期间做好体重管理、合理饮食、均衡营养以及适当运动,也仍有可能预防或者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再次妊娠的时间选择
对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妇而言,产后42天需由内科医生评估血压情况,若血压仍持续较高状态或临界水平,产后三个月需再评估一次。对于阴道分娩者,评估各方面情况良好,尤其血压正常、情绪稳定,考虑产后半年之后再次妊娠,剖宫产者需2年之后。
★孕前准备
1、心理准备
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研究表明,紧张、急躁、易冲动等情绪变化,易致使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因此准妈妈应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长期紧张、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孕期可参加孕妇学校,克服对妊娠和分娩的恐惧及不必要的担心。
2、良好的饮食习惯
准妈妈应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钾及其它微量元素(镁、硒、锌等)的食品,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人,但不要忌盐。增加膳食中纤维素含量对预防该病也有益处。
3、保证足够的休息
有高危因素者应保证足够的休息,特别是增加左侧卧位休息。左侧卧位不仅能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同时左侧卧位由于降低机体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而降低血压。
4、血压控制
对于合并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的准妈妈,血压最好控制在/80mmHg,并由心内科医生对于血压的控制及全身脏器的功能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适合怀孕。而重度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或者曾出现过心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眼底改变,理论上不宜怀孕,即使已怀孕,也建议在早孕期间终止妊娠。对于血压正常的准妈妈,如果出现血压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双下肢水肿等情况,也应及时去心内科诊治。
5、体重管理
肥胖容易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合理的控制体重可以有效的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建议体重超标的女性去医学营养门诊,由营养师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计划,争取在孕前把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
6、药物预防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钙有关。故认为补钙(每日1,0—2.0g)对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者和低基础饮食钙摄人者有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