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答平台上,我看到有人问:“孩子话多话少,对他们影响大不大啊?”
有次跟闺蜜逛街,我俩进电梯时看到5楼灯亮了,就没再按。结果边上一个小女孩大概3岁的样子,奶声奶气地说:“阿姨,你们还没按要去几楼呢。”真是挺逗的。
闺蜜笑着跟我说:“谢谢小宝贝,阿姨们要去五楼啦,已经有人帮我们把电梯按好啦,真方便!”
一出电梯,闺蜜就跟我说:“这孩子肯定不是只有妈妈一个人带的,爸爸、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肯定都帮忙照顾了。”
我问闺蜜为啥,她特淡定地说:你看她多会说话,一点也不认生,平时身边肯定有很多朋友跟她聊天。那些总是一个人待着的娃,平时跟人说话少,语言上就没啥积累,所以不太会表达自己,也很少在人前露脸。
虽然闺蜜的说法听起来有点直接,但孩子话多话少,确实在某些地方会对他们的行为有影响,这是不能否认的。
“话多”和“话少”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三点不同呢!
差距一:就是大家的脑子好不好使,聪不聪明。
人类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雷斯利曾搞了个挺有名的调查,叫“万字差距”。
他们花了两年时间去研究2到4岁孩子的认知变化,结果发现啊,那些家里条件不太好的孩子,到四岁的时候,和那些家里比较有钱的孩子比起来,会少听到差不多万个英语单词呢。
因为家庭背景不一样,有钱人家的孩子通常更会说话。更神奇的是,有个调查发现:穷人家的孩子平均智商是79,而富人家的孩子平均智商是。
这批孩子长到10岁时,研究人员再次回访。他们发现,词汇量丰富的孩子对世界的看法更平和,学习成绩也更出色。
简单来说,有个心理学实验叫“万字差距”,它告诉我们孩子话多话少,其实是他们认知能力和智商的一个体现。
差距二:就是说大家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方面的能力有差别。
在TED演讲中,妇产科大咖Dr.BrendaFitzgerald谈到了早期语言发展对人一生的影响,她总结说,这个影响可是超级大的!
孩子小时候如果话说得少,词汇没积累够,到了三年级可能就读不太懂书了。以后呢,随着孩子年级越来越高,语言不丰富可就不只是影响读书了,还会拖慢学习速度,影响理解东西的能力。
其实吧,咱们都挺喜欢那种嘴巴利索、说话快的孩子,感觉他们好像比别人更聪明似的。确实啊,孩子们说话利索不利索,都得看大脑里那个管说话的“小开关”——言语中枢。
这个区域就在大脑皮层上,差不多占满了整个大脑皮层。它里面有好多部分,比如负责说话动作的运动型言语中枢、负责听声音的听觉性言语中枢、负责写字的书写性言语中枢,还有负责看东西的视觉性言语中枢。
孩子想要快速理解别人的话并及时回应,需要4个大脑部位互相协作。那些口才好的孩子,这几个部位里的神经元连接就特别多、特别牢固,比别的孩子强。
"话多"的孩子,因为经常说话,他们的视觉、听觉、写作和运动能力都比其他孩子更厉害。所以,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慢慢就和别人拉开了差距。
差距三啊,就是两家公司或者两个产品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不一样。就是说,一个可能比另一个更有优势,更能吸引客户或者赢得市场份额。这种差距,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竞争地位和表现。
清华的彭凯平教授在访谈里说了啊,以后的社会里,那些人工智能搞不定的人才最吃香。这主要得靠两样东西,一个是脑子好使,另一个就是会说话。说得太对了!
机器没有我们人类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这种能力在未来肯定是机器替代不了的。另外,人类说话有时候特别有意思,能传递出很多复杂的情感,这是机器学不来的。所以,要让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混得好,培养他们良好的沟通能力特别关键。
孩子嘛,要想沟通得好,首先得敢张嘴说话,说错了也别怕。那些不太爱说话的小朋友,真的得向那些爱聊天的小朋友学习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
仔细瞧瞧,你会发现那些爱说话的孩子,他们的情商都挺高的。这其实啊,都是他们自己聊天聊出来的。因为爱说话,他们能跟各种各样的人聊得火热,这样一来,他们就得到了好多有用的反馈。
所以啊,那些爱说话的孩子更容易发现什么话题能吸引别人,什么话题自己更感兴趣。时间长了,他们就能变得更懂人情世故,沟通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02咋样才能让咱家孩子从“闷葫芦”变得“能说会道”呢?
从这些情况来看,爱说话的孩子长大后,大多都挺厉害的。那话少的孩子就一定很普通吗?其实不是这样的!
首先,这个只是个平均数据,很多不爱说话的孩子其实也很厉害。
其实吧,很多话不多的孩子,只要他们性格没问题,都很有可能变得爱说话的。毕竟,谁还没点潜力呢,对吧?
想让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变得能说会道,这可得花点时间和心思。下面有几个小技巧,家长们可以试试看。
第一,得多问孩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这样他们能多思考、多表达自己的想法。
跟孩子聊天时,最好别提那些只能回答“对”或“不对”,“好吃”或“不好吃”的问题。这样问太单调了,他们可能就不想说太多。比如,别老问“你觉得妈妈说得对吗?”或者“今天的饭好吃不?”换个方式聊,更有趣哦!
这种聊天方式太容易让对话冷场,对孩子也没啥帮助。咱们可以试试问点开放式问题,比如问问孩子:“今晚妈妈做的饭好吃不?”或者“看完这个动画片,你觉得咋样?有啥想法没?”这样聊天会更有意义哦!
这种问题比较开放,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不像前面那两个问题,只需要简单地回答“对”或“不对”,“好吃”或“不好吃”就行。
得注意啊,孩子们回答问题时,就算说错了,咱们做家长的也别急着骂他们。咱们得换个方式,慢慢引导他们才对。
比如,我觉得你刚才的想法好有趣啊,这种说话方式,会让孩子更想和我们聊天。
第二点,咱们得多给孩子讲讲那些“拓展故事”,让他们的想象力更丰富点。
孩子们可喜欢听故事啦,咱们家长在聊天的时候,可以试着多给他们讲讲,或者一起想想故事里接下来会发生啥,这样也能帮他们拓展一下想象力。
如果孩子问你为啥月亮十五那天最圆,你可以给他讲很多好玩的。比如那个天狗吃月亮的故事,或者告诉他月亮为啥会转,为啥星星不会掉下来。你还可以讲讲火箭是怎么上天的,还有黑洞、宇宙这些神秘的东西,甚至可以聊聊我们是怎么来的。这样孩子就能学到好多知识啦!
孩子的想象力真是天马行空,每次和他们的对话都是各种惊喜。我觉得吧,无论孩子提出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多聊聊,这样能引出很多好玩的话题。这些话题不仅让孩子学到知识,还能引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更愿意和我们大人深入交流。
第三,跟孩子一起玩个“说话”游戏吧,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啦!
我经常和优米玩那种“说话”游戏,就是随便翻个绘本,看着图一起编故事。编完故事,我们还会相互挑毛病,这样不知不觉就聊了好多,挺有意思的。
有时候,我们还会一起想个主题,然后让对方编个顺口溜来形容它。就拿杯子来说吧,优米就会这样说:这杯子,可真牛,小小个头能量足;装满水,好帮手,大家都爱它舍己为人。
这小游戏啥时候都能玩,孩子玩着玩着还特有成就感。时间一长,我就发现她说话越来越溜了,表达能力真的提高不少。
其实,“话少”这事儿真没啥大不了的。只要咱们用对了方法,孩子也会慢慢变得爱说话,开朗起来。今天跟你分享的这几个小技巧,希望能帮到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