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沙利度胺(商品名“反应停”)因能用于治疗妊娠反应,缓解怀孕早期的呕吐症状,在欧洲、亚洲、北美(不包括美国)等地区的十几个国家被广泛应用。
但后来证明,沙利度胺可导致产生海豹肢畸形儿——由于服用沙利度胺而诞生了1万多名海豹肢畸形儿。这就是著名的“反应停事件”。这一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于药物致畸的高度重视。
随着人们对药物致畸认识的提高,目前对于孕期的用药非常谨慎。但另一方面,一些孕妇在孕前就患有某些疾病,或因妊娠引发了某种疾病,需要用药治疗,而拒绝用药也会给母子都带来严重后果。
尤其是目前在我国,“二孩”时代来临,高龄孕产妇增加,孕期的安全用药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如何权衡利弊?在孕期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药风险?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
孕期特点影响用药安全
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组组长、副主任药师刘芳向记者介绍说,在孕期,孕妇的生理功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她们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也和其他人有所不同。
比如,胃肠运动减慢,胃内酸度降低,影响药物吸收,特别是对弱酸性的药物吸收会减少。孕妇的体液总容量增加,再加上胎儿、胎盘的存在,使药物在全身的分布更为广泛,血药浓度会下降。孕妇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与药物的结合能力下降,游离药物浓度增加,使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升高。孕妇体内黄体酮、雌二醇等激素水平的升高,可影响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提高或抑制)。
孕早期肾血流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对药物的排泄就相应增加;而孕晚期,由于常处于仰卧体态,再加上有的患者有妊高征,肾功能下降,药物排泄率就可能降低。
刘芳提示,在孕期用药,要考虑到孕妇的这些身体功能的变化;但也不是说一定要调整药物的剂量,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
刘芳指出,最需要白癜风医院武汉哪家好北京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