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涛教授辨治心衰病典型案例分享一百零

一般情况:王某,女,44岁,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

主诉:发作性胸闷、气喘10年余。

现病史:患者近10余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喘,活动后加重,下肢轻度水肿,平素月经量少,周期延长,伴有血块,纳少,眠一般,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沉弦细。查CT示肺动脉高压,间质性肺炎,心包积液,诊断为“心衰病”。既往类风湿关节炎10余年,发现丙肝5年。BP:/62mmHg。中医诊断:心衰病证型:血瘀水停证治法:活血化瘀利水初诊方药:复诊:服药后胸闷、气短缓解,经期血块减少,胃部不适感,纳眠可,小便可,大便溏,1-2次/日,舌质红,苔白腻,脉沉细。处理:3月27日方加肉桂6g,麸炒白术24g,干姜9g。15剂,水煎服,日一剂。按语:患者中年女性,平素有月经量少,周期延长,伴有血块的病史,《灵枢·刺节真邪》篇曰:“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指出心肺气虚,阳气不振,推动和温煦的功能减退,则瘀血阻滞。《金匮要略》指出“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即为饮停有瘀之征,与肺心病合并心衰者见症类似。“治水先治血,血行则水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往往造成水液潴留,从而引起诸多症状、体征等临床表现,故而活血行滞不可忘,在常规利尿剂疗效不佳时,配合使用活血化瘀法,往往迅速起效,酌减利尿剂用量,同时改善患者诸多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方用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加减,桂枝能振奋心阳、消寒;茯苓健脾利水、宁心安神;赤芍、桃仁、丹皮养血活血祛瘀。赤芍、白芍多同用,赤芍味酸、苦,性凉,通痹行血,泄络利水,既可防水聚日久成瘀,又可通过化瘀达利水之功,使水瘀不能相互为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bb/10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