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时使用硫酸镁与产妇发热之间的关系一项

曹恵敏编译;贾丽洁徐子锋审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背景

产时发热有多种原因,包括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与新生儿的不良结局相关,如新生儿肌张力减退、需要辅助通气、心肺复苏、新生儿癫痫和脑瘫等。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可以诱导炎症反应和发热,研究表明,IL-6水平增高与产妇产时发热有关。

硫酸镁对新生儿大脑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早产儿中度至重度脑瘫的风险,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在大鼠模型中,硫酸镁可以抑制IL-6诱导的孕鼠体温升高。另外,在一项小型临床研究中,早产产妇在保胎治疗中使用硫酸镁可导致产妇的中心体温下降。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产时硫酸镁的使用是否与产妇发热有关,并推测与未使用硫酸镁相比,产时使用硫酸镁治疗能降低产妇发热的发生率。

方法

对年至年间,医院(芝加哥,伊利诺伊州)所有分娩病例的电子病历数据进行采集并分析。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种族、BMI指数,产科相关资料包括孕周、孕次、产次、分娩类型(自然分娩或催产)、B组链球菌情况(阳性、阴性或未知)、住院时间,分娩资料包括胎膜破裂的时间和方法(人工或自然)、分娩方式和时间、剖宫产指征、子痫前期及严重程度、使用催产素引产情况、绒毛膜羊膜炎以及分娩期间使用硫酸镁的情况,另外还有分娩镇痛的方法(腰硬联合镇痛或硬膜外镇痛)和时间。

与体温相关的数据包括产程中的最高温度以及退热剂、抗生素和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新生儿的数据包括1分钟和5分钟的Apgar评分、儿科医生是否在场(仅在出生时需要进行儿科评估时呼叫)、是否需要进行新生儿复苏、脐带血血气值、以及新生儿是否进入新生儿ICU(NICU)和新生儿死亡情况。产程持续时间、入产房至最高体温的时间、开始椎管内分娩镇痛至最高体温的时间、以及胎膜破裂至最高体温的时间等也纳入统计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为产妇发热情况,定义为在入住产房至分娩期间体温高于或等于38.0℃。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评估与产妇发热相关的因素。倾向性评分用于减少非随机使用硫酸镁的潜在偏倚。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了名产妇,其中名(10.1%)产妇出现发热,名(2.0%)产妇使用了硫酸镁治疗。产程中发生发热的产妇的最高体温中位数为38.2℃(四分位数(IQR),38.1-38.5℃),而未发生发热的则为37℃(IQR,36.7-37.3℃)。发热的危险因素包括初产妇、肥胖、产程延长、使用椎管内分娩镇痛,并与剖宫产率增加有关。

与未使用硫酸镁治疗的产妇相比,使用硫酸镁的产妇可能是那些更年轻的、黑人或西班牙裔、肥胖、初产妇、早产以及患有子痫前期的人群,并且更有可能需要引产,需要使用抗生素、对乙酰氨基酚和阿片类药物,以及通过剖宫产分娩。

未使用硫酸镁治疗的产妇比使用硫酸镁治疗的产妇提前78分钟达到产程期间的最高体温。在使用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发热产妇中,硫酸镁的使用与硬膜外导管放置和发热之间的时间间隔增加有关(未使用镁8.5h[IQR,6.2-11.4h]vs使用镁9.8h[IQR,7.4-16.9h],P=0.)。

在发热与未发热的两组产妇中,新生儿结局也有所不同。在发热组中,产前胎儿死亡以及分娩后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较高,更可能需要呼叫儿科医生到场支持,更可能发生酸中毒、低氧血症以及更可能进入NICU。

使用硫酸镁治疗的产妇发热率(6.0%)低于未使用硫酸镁的产妇(10.2%)。根据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使用硫酸镁治疗与降低产妇发热的发生几率相关(调整后的比值比[aOR]=0.42[95%CI,0.31-0.58]),在倾向匹配后(每组N=),接受镁治疗的产妇发热的几率更低(比值比=0.68[95%CI,0.48-0.98])。

图1流程图

表1分娩特征

表2使用镁治疗的分娩特征

表3新生儿结局

表4与产时发热相关的变量

结论

产程期间使用硫酸镁可预防产时发热。

点评

本研究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产程期间使用硫酸镁治疗与降低产时发热的发生率有关。产妇发热增加新生儿进入NICU的风险,但在本研究中,硫酸镁的使用并没有减少新生儿进入NICU的比例。考虑到硫酸镁的使用可能会对新生儿产生一些短期的副作用,硫酸镁是否影响发热相关的新生儿结局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产时发热可能有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炎症反应、病毒或细菌感染,非感染因素包括某些药物的使用、椎管内分娩镇痛等。椎管内分娩镇痛是产时发热的一个危险因素,年lancet首次发表研究成果报道,分娩镇痛的发热产妇是非分娩镇痛发热产妇的9倍[1],目前确切的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由IL-6介导的潜在的全身性和/或区域性炎症反应相关。有文献报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开始时,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的产妇,表现为发热减少以及IL-6水平降低的趋势。

硫酸镁是如何调节体温的机制目前也不完全清楚。镁导致的外周血管扩张可能加速了中心体温的下降;在持续使用硫酸镁且没有外周血管扩张的情况下,寒颤阈值降低了0.3℃。因此,有可能是镁对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合效应产生了中心体温的下降。另外,高镁饮食的摄入与降低全身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有关,例如IL-6,因此硫酸镁可能减弱了全身炎症级联反应,并降低了产妇的发热风险。

本研究以是否使用镁剂进行分组,二组的样本量分别为例和例,使用镁剂组和没有使用镁剂组的产妇的椎管内分娩镇痛率分别为89.1%和89.2%,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椎管内分娩镇痛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使产妇产时发热率增加9倍在[1],同时二组对乙酰氨基酚使用比例分别为35.6%和7.8%,对乙酰氨基酚可以显著降低体温,混杂因素较多的前提下得出了使用镁剂的发热率为6.0%,低于没有使用镁剂组的10.2%,说明镁剂可以有效降低产时发热这一结果的证据不足。同时其他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回顾性研究很难保证提取数据的准确性,难免存在一些错误。另外,研究数据中获得的仅为最高体温,无法评估发热开始的时间、镁的使用与椎管内镇痛之间的相互作用。大约34.4%的病历缺少最高体温的数据,因而无法知晓这些缺少的数据是否与纳入分析的数据有显著的区别。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的持续时间以及总剂量也没有相应的数据,因此也无法了解产妇体温的变化与硫酸镁是否存在剂量依赖效应。最终还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研究控制混杂因素的前提下得出硫酸镁和产时体温变化的量效关系。

参考文献:

[1]FusiL,SteerPJ,MareshMJ,BeardRW.Maternalpyrexiaassociatedwiththeuseofepiduralanalgesiainlabour.Lancet.Jun3;1():-2.

(向滑动查看内容)

“产麻新谭”系列回顾:

点击标题,温故知新

84.采用大量输血方案前后产后出血妇女输注新鲜冷冻血浆和浓缩红细胞的比例的变化-----一项回顾性研究

83.JAMA:椎管内分娩镇痛初产妇在第二产程即刻运用腹压改善母婴结局

82.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羟乙基淀粉是否影响肾功能

81.眼部超声检查在诊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颅内高压方面的应用

80.通过超声心动图监测足月孕妇静息状态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优化麻醉体位

79.产后出现的神经并发症——处理首先需要正确的临床思维

78.血管活性药物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有金标准了吗?

77.幼儿全麻暴露与学习和行为结局的相关性:一项出生人口群体调查

76.椎管内吗啡不能预防产妇意外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75.硬膜外分娩镇痛与产后抑郁的关系

74.产妇体重指数与椎管内分娩镇痛

73.去氧肾上腺素居然松弛子宫平滑肌?!

72.鞘内重比重布比卡因-芬太尼或重比重布比卡因对自然分娩产妇子宫张力和胎心率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71.女性供血者的妊娠史增加男性输血者的死亡风险

70.瑞芬太尼PCIA与哌替啶肌注用于分娩镇痛孰优?——一项开放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69.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剖宫产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68.连续硬膜外输注与程控硬膜外间歇输注用于分娩镇痛,会有怎样不同的分娩结局?

67.剖宫产术中自体血回输可减少围术期异体血输注吗?——也谈宁波的研究

66.脉压和颈动脉多普勒流速评估产妇的容量状态的可行性: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65.苯肾上腺素持续输注与间断推注对肥胖产妇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的影响

64.产后输血和出血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吗?

63.腰麻药物中加入肾上腺素可以延长阻滞时间吗?

62.妊娠期的IL-6水平与新生儿大脑功能连接以及儿童期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61.硬膜外分娩镇痛到底对哺乳结局有影响吗?一项混合产次的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给我们的提示

60.静脉泵注去甲肾上腺素对预防剖宫产腰麻低血压的作用

59.布比卡因脊麻分娩镇痛时,是否联合芬太尼对子宫张力和胎心率居然有不同的影响

58.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分娩镇痛的EC50的研究

57.产科麻醉对产妇及新生儿结局影响(二)

56.产科麻醉对产妇及新生儿结局影响(一)

55.脉搏灌注变异指数可预测剖宫产腰麻低血压的发生

54.产妇脉压差值与硬膜外镇痛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

53.分娩镇痛的意愿及实际实施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一项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

52.阴道分娩转剖宫产的产妇术前使用了催产素会导致术后催产素使用量增加

51.腰麻操作时,多高的手术台才是你的“Mr.Right”呢?

50.剖宫产术后实施TAP,局麻药剂量多少合适?

49.卡贝缩宫素与缩宫素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不良反应对比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48.去甲肾上腺素和去氧肾上腺素在治疗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量效关系研究引发的思考

47.硬膜外背景剂量间断注射的给药速度对分娩镇痛质量的影响

46.下腔静脉超声指导输液预防腰麻后低血压

45.血管升压药用于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专家共识(下篇)

44.血管升压药用于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专家共识(上篇)

43.一旦产程停滞决定剖宫产应立即终止催产素以减少产后出血

42.腰麻后产妇的中心体温降低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41.坐位与仰卧位下进行麦氏(Mallampati)分级,哪个能更好地预测困难气道?

40.剖宫产术前升温,有必要吗?

39.宫口开全后需要停硬膜外分娩镇痛吗?--第二产程硬膜外镇痛对产科结局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38.我们的静脉输液完美吗?

37.高位和低位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会有差异吗?

36.妊娠期腰痛:调查、管理及椎管内麻醉与镇痛的相关因素--一项系统性回顾分析

35.产麻新谭开篇辞--徐铭军

34.脊髓空洞症产妇分娩的麻醉和产科管理

33.中低收入国家面临的麻醉挑战:东非国家产科麻醉安全的横截面调查

32.食物胃排空时间由什么决定?原来是热量!

31.应用镁剂与产时母体发热发生率的相关性---一项回顾性横断面研究

30.左右脚趾灌注指数在预测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不同作用

29.术中过敏反应发生后要停手术吗?

28.分娩镇痛-硬膜外芬太尼剂量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27.格隆溴铵对剖宫产脊麻后低血压发生率以及血管活性药物需要量的影响

26.镁可以降低产时发热的发生率吗?

25.去甲肾上腺素与去氧肾上腺素用于防治剖宫产腰麻低血压的效价比是多少?

24.自动单次输注和持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用于预防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

23.治疗产后出血,新鲜冰冻血浆必不可少吗?--通过床旁粘度弹力图指导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治疗产后出血

22.产麻新谭之国庆中秋寄语

21.腹横肌平面(TAP)阻滞与切口浸润(WI)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20.液体治疗有效预防剖宫产术中腰麻后低血压?

19.产科椎管内阻滞并发颅神经麻痹?

18.血管活性药物在剖宫产腰麻中应用的研究

17.全身麻醉是剖宫产术后严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16.布比卡因脊麻的剂量对胎头外倒转成功率的影响

15.手动控制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泵注可以更好预防剖宫产腰麻期间的低血压的发生吗?

14.压力波形分析指导下产妇硬膜外穿刺针定位

13.如何识别子痫前期妇女妊娠相关中风的危险因素?

12.LANCET:早期应用氨甲环酸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

11.腹腔灌注利多卡因可改善剖宫产术后镇痛: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10.右旋美托咪定能安全应用于产科麻醉吗?

9.产妇满意度:仅仅与镇痛效果有关吗?

8.剖宫产术中左倾卧位不能改善新生儿的酸碱状态

7.间断静脉推注去甲肾上腺素预防剖宫产腰麻期间低血压:序贯法有效剂量研究

6.产麻新谭--开篇辞(三)

5.肥胖是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保护因素吗?

4.“患者导向的镇痛剂量选择”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3.产麻新谭--开篇辞(二)

2.椎管内分娩镇痛影响分娩结局吗?

1.产麻新谭--开篇辞

按图中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zs/69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