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到《宇宙探索编辑部》上映我是非常开心的,在大银幕看到这部片子也算是补上了我个人的一个遗憾。
具体为何?这就要说到年的那届平遥电影节了,也是《宇宙探索编辑部》大爆的那一届,我去了平遥可是我没能看到这部片。一开始并没有抢到票,最后早上临时加场刚好可以买到票,但那会我因为懒没有去,现在别提多恨自己当时懒。
好在,《宇宙探索编辑部》并不算很晚的登陆大银幕了,我的遗憾算是补上了。
果然不失所望,片子相当好看,把软科幻算是玩明白了,这在国内也算是很少有的了。
整部片子天马行空,完全放飞想象力,咱就是说你敢信电视上的雪花点是外星人发送的信号?
你当然不信,但当唐老师一本正经的给你解释这其中的原理时,会让你有一种好像是这么个道理的感觉。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片中常说的一句话,是作为民科的唐老师信奉的至理名言。民科们相信科学,更坚信他们的理论,也是唐老师坚持寻找外星人三十年不动摇的信心开源。
唐老师的外星信号探索器也绝对称得上神奇,因为他确实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有信号反馈。
石狮子嘴中消失的石头是唐老师深入大西南的好几个月的动力所在。这趟旅程中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也看到很多迷信之人。
仔细看来那些迷信之人和唐老师竟有些许相似之处,对于神奇事物都有着极大的兴趣。
寻找外星人的队伍中,孙一通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他是村民口中那个发光的人,带领队伍寻找石头。也是他最后被群鸟围绕,飞向天空。而他看到的雪花点是螺旋状的,如同人类的DNA。
孙一通就像是迷信口中的神,唐老师口中的外星人。他的离开让唐老师幡然醒悟,与其追寻不可得的太空,不如追寻本心。
唐老师如同那头前面挂着胡萝卜的驴,永远吃不到胡萝卜,永远在追逐。胡萝卜随河流飘走,驴也获得了解放。
天马行空的故事背后,是一场细致入微的内心探索。就像那片尾从唐老师所在建筑一直上拉,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直到整个宇宙,而整个宇宙也是DNA的样子,而这也是孙一通所看到的样子。
或许我们地球真的只是某些DNA中一个微不可见的颗粒也说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