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像一朵山茶花,这个像一个粽子。”4月16日,在渝中区白象街传统风貌区,路过的市民对突然出现的“建筑”发出赞叹。当天,重庆大学第九届“建造季”在这里举行,该校建筑城规学院本科级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3个专业21支队伍,把他们天马行空的设想变为现实,现场展示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建筑大戏”。▲4月16日,“第九届重庆大学建造季”活动现场,同学们完成后的建筑作品充满想象力。记者郑宇摄/视觉重庆重庆大学“建造季”于年开始启动实施,如今已成为重庆大学一年一度的品牌项目。▲“第九届重庆大学建造季”活动现场。记者郑宇摄/视觉重庆据介绍,今年由于疫情原因,活动适当减小了规模,现场划分两个搭建区域,7支木板组,14支PP(聚丙烯)板组,分别展示各自的构想与创意。▲“第九届重庆大学建造季”活动现场。记者郑宇摄/视觉重庆来自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级建筑大类4班的杨沁园团队,带来了一座名为《弦上之歌》城市休闲凉亭的设计。凉亭用根长短不一的木头,分别搭成了两个半弧形和半圆形的休闲区,既可穿行其中,也可坐下来歇息。“我们从上午9点开始搭建,到11点的时候基本就把主体搭建好了。但是始终觉得一些细节没设计好,于是不断完善,一直搭到下午5点,大家才觉得满意。”杨沁园说,通过这一次团队合作,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实体搭建能力,更让大家懂得一个充满创意的方案需要脚踏实地去实现的道理。▲“第九届重庆大学建造季”活动现场。记者郑宇摄/视觉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类设计基础教学负责人杨威表示,一年一度的“建造季”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结合《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材料与建造”教学环节而举办的实践创新性活动,也是学校深入推进课程育人的重要成果之一。“同学们有这样的收获,正是这项活动设立的初衷。”杨威说,参与建筑设计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开发设计潜能,培养富于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设计人才。通过在自己建造的作品中的体验,对建筑空间和功能有基本概念,增加参赛学生对建筑专业的学习兴趣,这对建筑学教育拥有重大意义。▲“第九届重庆大学建造季”活动现场。记者郑宇摄/视觉重庆据悉,本届“建造季”同学们自主设计、自主搭建的建筑作品,近段时间会在白象街传统风貌区持续展出,市民可到现场免费参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