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特稿陈炉古镇探幽情王雪峰一行

中国媒体新闻网影像西部网铜川讯(记者聂庆红见习记者王铜宝)5月28日上午,细雨蒙蒙,冷风袭人。中国传媒记者联合会副会长、丝路发现专刊杂志社执行社长王雪峰先生在西安天马国际旅行社铜川分公司总经理史晓丽女士的陪同下,冒着突降的低温乘车前往陕西铜川市印台区陈炉古镇考察调研,受到了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主任杨晓军的盛情欢迎与接待。中国耀州窑陈炉陶瓷创烧于唐,盛于宋,被誉为“北方青瓷之代表”。自元代后期,陈炉窑的制瓷技艺和规模一跃成为西北地区的最大烧造区。在古丝绸之路的交往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丝路发现专刊杂志社执行社长兼总编辑的王雪峰先生与自己在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创业的学生史晓丽一起来到这里,就是想通过对陈炉的考察调研,把耀州瓷的历史文化与现今的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家乡文化旅游建设献出绵薄之力。管委会主任杨晓军在办公室热情接待了王雪峰先生一行,并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景区目前修建项目的进展情况。他说,陈炉古镇,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陶瓷烧造地,从古至今余年炉火未断,是“东方陶瓷生产的活化石”,唯一幸存的制陶手拉坯技艺在此依然传承,保留的文化断层验证着金元明清的烧陶制瓷的兴衰,30余处烧造区和40余座窑炉向人们述说着陶瓷文化的古往今来。杨晓军主任说,陈炉的事情不好搞。自己原来是坐办公室的,为了坚守对“完整的保护区”的保护,景区近年来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包括对景区保护区的原始遗存、周边道路的修复、“厕所革命”、绿植栽种和民宿的利用等等,尤其是完成了“窑神庙”“古戏楼”的建设,修建了大型“公道杯”的地标雕塑,同时完善了景区观赏环线的铺建,极大改观了景区风貌。杨晓军主任如数家珍似的向王雪峰先生和在座嘉宾讲述着景区建设与保护工作所取得的可喜进展。当他得知大家是沿着新川新修旅游引线进来时,又向大家展示了正在建设的设计规划图,而且讲明了建路接轨路段20多米落差的改线建设设计情况。杨主任取出一本《铜川摄影》说,陈炉镇地形是一个马蹄形,下面看起来有些乱,但是从空中向下看还是十分美观的。王老师是搞摄影的,不妨看看这里面的陈炉画面。王雪峰先生也从小车的后备箱取来《丝路发现专刊》杂志递与杨主任,希望他看后能够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为了全面提升景区的文化旅游建设档次与知名度,杨晓军主任与王雪峰副会长就适当时机邀请国家旅游局及著名旅游设计包装教授、专家来陈炉景区考察和在景区开展有关活动时邀请天马国家旅行社积极参与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王雪峰副会长与史晓丽总经理对此深表谢意。据悉,铜川是王雪峰副会长的第二故乡,对陈炉更是一往情深。当年为了提升陈炉陶瓷总厂的陶瓷文化接待档次,在前厂长刘志斌的同意下,他不要任何报酬,在副厂长和保卫科干事俩人陪同下,独自策划、设计、制作完成了陶瓷总厂的耀州瓷陈炉展览陈列馆的全部工作量。从春风3月到大雪飘飘的12月,他利用每个礼拜五下午与礼拜一清晨的时间往返铜川与咸阳之间,从不因风雨大雪而缺席与懈怠,从框架设计到版面裱糊、上色,从现场拍照到文字撰写,从标题字雕刻到照片放大粘贴,硬是把自己40多个日日夜夜无私奉献给了陈炉陶瓷文化的展示之中,受到了时任副市长潘连生与全厂领导职工的称赞。此后,他又连连上书铜川市长,就发展陈炉的文化旅游事业建言献策,得到了前后两任市长的重视,体现了一个远在他乡的“铜川人”不忘初心、身有担当和牢记使命的宽阔胸怀。中午时分,杨晓军主任特意邀请大家去品尝地道的陈炉“酸汤饸饹”、“瓷窑烙馍”、“农家豆芽”等地域美食佳肴,并安排导游带大家沿着古镇步道环线进行参观游览。也是天公作美。一出游客服务中心大楼,忽然云散雨停。清新的陈炉景区让大家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在讲解员王静一路细心的引导和讲解下,王雪峰一行来到了组建于年、以家传制碗技艺而著名的“王家瓷坊”。这里弘扬民族文化的气氛无处不在,生产以端庄多变的手拉坯技艺独冠群窑。在瓷坊场院的陶瓷文化墙上,泥塑“陕西八大怪”尤其引人注目,展室里的传统耀州青瓷梅瓶、玉壶春以及批量生产的日用瓷、工艺美术和现代陶艺作品,诸如黑釉剔花产品、桔红釉、黄釉、刻花瓷瓶,兰花大老碗、青釉瓷、仿古瓷、陶艺制品等八大系列个品种琳琅满目,是签赏、收藏、陈设和馈赠的佳品。在展示,王静还精心为大家演示了陈炉耀州窑“四时如意”的四件装“倒装壶、凤鸣壶、公道杯、两心壶”的使用技巧。而且,武则天懿旨高力士让内宫画师与耀州窑工艺匠督造“凤鸣壶”的演绎故事,竟是来自王雪峰老师当年驻厂采访时的笔下杰作。据王家瓷坊的负责人王战军讲,“王雪峰老师十多年前在陈炉策划编导的首届‘民祭窑神大典’曾经轰动一时,成为古瓷镇破天荒的盛事,受到了我们陈炉人的好评和现场省市领导的称赞。”他一边兴致勃勃的使劲握着王雪峰老师的手不住寒暄,一边向大家介绍着展厅中心的产品,而且还特意恩准史晓丽经理坐进了如来佛像前的兰花大瓷碗里拍照,喻世“万事如意”之意。在王家瓷坊做窑里,大家看到了王家世袭精品“大老碗”的制作过程以及在大小瓷碗坯上用毛笔绘制精彩花画的场面,让人赞不绝口。在王静的导引下,大家一路观赏了陶瓷总厂门前龙凤坡下的“瓷瓦路”、“罐罐墙”的特别景致和“古瓷窑”、“文化断层”遗存,并沿着她带领的旅游观赏环线饱览了陈炉古瓷镇的现今风貌。通过现场交谈与实地调研,王雪峰先生与杨晓军主任有了更多的交往心愿,也凸显了“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乡愁情缘。临行时,杨晓军主任拉着王雪峰先生的手一直送到广场车前,看着依旧身着T恤和摄影背心的王老师说,“陈炉这里比山下的市区温度要低摄氏4度,你老一定要注意身体,小心感冒。”同时,握着史晓丽经理的手让她“有机会再来,有事就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zs/11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