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及时指导各地开展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
本网讯据农业农村部组织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监测,随着气温回升,小麦条锈病扩展速度显著加快,草地贪夜蛾也进入活跃期,重发流行态势明显。农业农村部提早印发《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超前安排部署,要求各地加密监测预警、强化技术指导、提早准备物资、全力做好防控。
目前,小麦条锈病已在湖北、陕西、河南、甘肃、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8个省份个县区发生万亩,为近10年来第三重发年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分析认为,由于菌源充足、品种抗病性差、春季气候条件适宜,虽然扩展流行期比重发的去年有所推迟,但黄淮海等麦区春季大流行风险仍然较高。草地贪夜蛾已在云南、广东、广西等西南华南秋冬种玉米种植区累计发生万亩,同比增加15%。中国农科院吴孔明院士分析认为,今年湄公河地区气候条件利于草地贪夜蛾发生繁殖,后期境外迁入虫源充足,境内、境外虫源叠加,草地贪夜蛾防控压力将明显大于去年。
针对今年病虫害加重发生的态势,农业农村部及时指导各地开展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在小麦条锈病发生区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做好药剂预防,小麦返青后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控制措施。在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强化“三区四带”布防,切实加大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冬春季防控和境外迁入虫源扑杀,努力减轻当地危害,压低北迁虫源基数。
据悉,目前湖北、陕西、河南、四川等省已累计实施小麦条锈病防治面积万亩次,云南、广东、广西等省份已累计实施草地贪夜蛾防治面积万亩次。
据3月6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病虫害报告显示:初步统计,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福建7省(区)个县(市、区)查见幼虫,累计发生面积76万亩,云南、海南、广东等省发生普遍,部分地区虫量较高。
同时,报告指出,目前发生县数接近去年5月初水平,总体发生时间比去年早2个月左右,预计3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受境内外虫源叠加影响,华南和西南地区发生程度会有所加重;受西南气流影响,成虫向北迁飞可抵达长江流域。
预计见虫面积万亩。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起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的昆虫,其偏爱玉米,但是也啃食其它80多种作物品种,包括稻米、高粱、小米、蔬菜等。
草地贪夜蛾年入侵中国,并在一年内入侵国内26个省份,并在我国南方定殖,此外境外虫源持续迁入。年草地贪夜蛾呈现了虫源基数大、北迁时间提前、发生面积大的特征。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的《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后简称“预案”),草地贪夜蛾威胁区域占我国玉米种植区域的50%以上,预计全年发生面积1亿亩左右,此外仍有潜在威胁区域2亿亩。
农业部发布源于全国农技中心的《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方案指出,年草地贪夜蛾发生区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及以南地区。西南、华南地区发生代次多,江南、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等发生,江淮、黄淮、西北、华北地区偏轻发生,预计见虫面积万亩。并在用药方面,推荐氨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虱螨脲、虫螨腈等高效低风险农药。
虽然今年农业部预计见虫面积较年的1亿亩大幅减少,但由于成虫已出现明显早迁趋势,灾害防控压力仍不容小觑。据相关媒体采访行业专家表示:“今年3月6日发布的虫情,已经相当于去年4月底、5月初的情况,到达黄淮海夏玉米区的时间也将早于去年,7月份有可能进入东北春玉米区,今年的发生面积肯定会比去年要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