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middot同人卦第十三读

一、正文、结构及释义

天火同人

集结

乾上

合同

离下(六爻,从下至上,依次为初九、六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同人于野,亨(与人和同必须处于广阔无私、光明磊落的境界,故特取“原野”喻“同人”之所;以此“同人”,前景必能畅通,故曰“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进一步表明能广泛和同于人,可以涉越险难;但“同人”不得为邪,故又强调利于“君子”守正)。

:在宽阔的原野和同于人,亨通,利于涉越大河巨流,利于君子守持正固。

这条正好可以用来帮助我们两以后的合作:首先我们都要能够有广阔无私、光明磊落的境界,永远为了我们的终极目标努力,不会为了一些所谓的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窝里斗;

其次,我们自己要时时要求自己守持正固,如果产生了不好的情绪,也能慢慢调节好,不至于因此影响了我们的信任关系。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此句以六二得位居中、与九五志同相应,释卦名“同人”之义),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指六二固能以柔上应刚健,但刚健能下应阴柔则是“同人”的关键所在)。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这三句以上下卦象及二、五爻象说明卦辞“利君子贞”的涵义)。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此句总结全《彖》,进一步赞明卦辞“利君子贞”之义)。

《彖传》说:和同于人,譬如柔顺者处得正位、守持中道而又能上应刚健者,所以能够和同于人。

和同于人,强调在宽阔的原野与人和同,可获亨通,利于涉越大河巨流,这是表明刚健者的求同心志在施行。

禀性文明而又强健,行为中正而有互相应和,这是君子和同于人的纯正美德。只有君子才能会通统一天下民众的意志。

《折中》曰:“上专以‘乾行’释‘于野’、‘涉川’者,但取刚健无私之义也;下释‘利贞’,则兼取明健中正之义。

该健德但主于无私而已,必也有文明在于先,而所知无不明;有中正在于后,而所与无不当:然后可以尽无私之义,而为君子之贞也。”《彖》传,统论一卦之义。

《象》曰:天与火,同人(这两句以天体在上、火性亦炎上,两相亲和,释《同人》上乾为天、下离为火之象);君子以类族辨物(这是说明“君子”观《同人》天、火虽异,其性有同之象,悟知通过辨析人类、众物的异同特征,可以存其异求“和同”。)

《象传》说:天、火相互亲和,象征“和同于人”;君子因此分析人类群体、辨别各种事物以审异求同。

李光地指出:“虽大同之中,各从其类,自有区别。故上下有等,亲疏有杀,人之知愚善恶有分,物之贵贱精粗有品:类而辨之,各得其分,乃所以为‘大同’也”。此说已揭明本卦《大象传》的大旨。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初九,刚出门口就能和同于人,必无咎害。初九以阳居初,处“同人”之始,不系应予上,有出门便广泛与人和同之象,故获“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象传》说:刚出门口就能和同于人,又有谁会施加咎害呢!

六二,同人于宗,吝。

六二,在宗族内部和同于人,有所憾惜。

此谓六二与九五相应,犹如仅与亲近者和同,有“同人”褊狭之象,未免憾惜,故称“吝”。

此处的意思就是说,与人和同范围要广,不只是局限于宗族内部,还要广泛和同于宗族外部的人,比如朋友、同事、供应商、客户等广泛的、只要是能接触到的群体,这样的话,做起事情来就更加顺畅,这也算是一种资源的组织利用。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象传》说:“在宗族内部和同于人”,这是导致“憾惜”之道。

《彖传》称六二“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从卦象整体取义;爻辞言“吝”,是就爻象一端抒旨。

九三,伏戎于莽(此句指九三以阳刚居下卦高位,比而不应于五,有据二强“同”、与九五相争之象,故“伏戎于莽”,俟机而作),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这两句紧承前文,说明九三虽频频窥视九五,却因力弱终不敢交争)。

九三,潜伏兵戎在草莽间,登上高陵频频察看,三年也不敢兴兵交战。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象传》说:“潜伏兵戎在草莽间”,说明九三前敌刚强;“三年也不敢兴兵交战”,怎敢冒然行进呢?

“同人”应当顺合,不可强争。

九三刚亢用强,有违正道,故尽管“伏戎”、“升陵”,也难以达到愿望。

此处是警示我们,以后在与对手竞争过程中,需要审时度势、量力而行,若不自量力,终究竞争要失败,而竞争失败,对自身的打击是比较大的。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九四,高据城墙之上,又自退不能进攻,吉祥。

此谓九四失位无应,本欲与九三争“同”于六二;但阳居阴位有能退之象,故以“不克攻”获“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象传》说:“高据城墙之上”,说明九四在“和同于人”的意义上是不能发动进攻的;获得吉祥,是由于困陷不通时能够回头遵循正确的法则。

九三不中,九四不正,两者以刚强争“同”于六二,并失“同人”之道。

但九四居柔能退,又许其改过获“吉”。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九五,和同于人,起先痛哭号咷,后来欣喜欢笑,大军出战告捷、志同者相遇会合。

这三句说明九五阳刚中正、尊居“君位”,与六二同心相应,但因三、四为敌欲争,开初不能会合而“号咷”悲痛,直至克敌制胜之后才与六二“相遇”而“笑”。

此处表明,我们两的合作,也可以说是和同于人,一开始我们是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了,但是,我们两肯定有很多地方还是不合拍的,所以,一开始,必定会有一个磨合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两也许会争吵,也许会闹矛盾,可能弄得两个人心情都不太好,但是,有一点要时刻记住,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都没有私心,所以,即使吵完之后,我们首先要总结争吵的教训。

然后,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确实解决了问题,那是最好的,如果没有解决问题的话,那我们就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流程、规定来进行操作,以后尽量不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且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一旦我们两能够非常合拍之后,不管是公司、还是生活,我们都能够皆大欢喜了。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象传》说:和同于人,起先痛哭号咷,说明九五中正诚直;大军出战才与志同者相遇会合,说明九五与敌对者交战获胜。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上九,在荒远的郊外和同于人,未获同志也不觉悔恨。

此谓上九居卦终极,“同人”道穷,遂有处于荒外、难觅同志之象;但远避内争,超然自乐,也不觉悔恨。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象传》说:“在荒远道的郊外和同于人”,说明上九与人和同的志向未能实现。

欲与人“同”,自然要接近现实生活;上九独居荒远,“同人”之道不能不穷。

《礼记.礼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

这显然是古人的一种美好理想。

《同人》卦所发“和同于人”的意义,与这一理想的旨趣颇可相通。

卦辞“同人于野”,就显露着“光明无私”的“同人”之道。

然而,要实现“同人”愿望,却不是轻而易举的。

卦中六爻展示了“同人”之时的各种曲折情状:初九刚出门即与人和同,仅获“无咎”;六二“同人”与宗族,所同褊狭,未免憾惜;九三、九四争相强“同”于人,违“中”失“正”,故前者徒劳无益,后者改过则吉;九五先遭危厄,后以刚正执中得遂“同人”之志;上九孤身远遁荒外,“同人”道穷。

可见,《周易》作者毕竟正视现实,没有停留在抽象的理想境界,而是在“同”与“争”的尖锐矛盾中极力揭示出“同人”艰难的本质规律。

今日“和同”,往往是在昔日“争战”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二、总结推广

本卦主要强调说明了“和同于人”的原则:和同双方都处于广阔无私、光明磊落的境界。

人与人相处,若能实现志同道合,那么就更加容易和同于人了。而这个志同道合,则分为很多种“志”。

其一,人生追求相同。

就像我们的创业,因为我们追求的是一样的人生,所以,我们能够并肩作战。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矛盾的产生,但是只要我们时刻谨记我们的人生追求,时时反省我们自身的行为、思想,同时互相包容对方的不足、互相鼓励一起前进,那么,我们的合作会非常愉快的。

即使我们性格方面不能这么合拍(毕竟人无完人),我们在此之前也会制定相应的制度(《小人协议》)来规避这方面风险,所以,很大程度上,我们是志同道合、可以携手共进的。

其他,比如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职业、共同的故乡等等都算是“志”同道合中的一种类型,这样也是可以聊得来的。

所以,为了以后我们与各个层面、各种类型的潜在客户接触,我们需要广泛涉猎各个领域,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尽可能多地与别人“志”同道合,最终组织更多的资源来为我们服务。

1.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yd/5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