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皮型白癜风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1048099.html 事先定出家中玩手机或iPad的规则、和孩子约定玩游戏的时间,一定是管理孩子上网行为的第一步。
但是……
通常情况下,约定归约定,实际执行时,爸爸妈妈会遇到各种挑战,如果不能坚持原则,被孩子不断发现“底线是可以讨价还价的”,这样的约定通常也无法执行。
遇到到了约定时间,还不能马上关机的时候,美国《Parents》杂志建议这时可以:
走到孩子面前,关心他现在游戏玩到什么阶段、发生什么事”
对孩子而言,如果你对他热衷的游戏感兴趣,他也比较能听从你的意见、遵守约定。
家长与其为了一部手机和孩子斗智斗勇,弄得精疲力尽、心灰意冷,不如老老实实做好两件事:
一是不做坏榜样
二是做好引导者
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的最好办法,就是大人做好榜样,并对孩子善加引导。
众所周知,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行为比言语要重要得多。如果当家长的整天手机不离手,无论吃饭还是睡觉都在玩手机,却声嘶力竭地要求孩子远离手机,效果可想而知。
要想让孩子减少使用手机,首先要弄清楚孩子迷恋手机的原因是什么,才能正确有效地去引导孩子。
可以根据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对照
1、手机是否每天放在固定的位置?
2、孩子要手机的时候家长是同意、默许
讨价还价后同意?还是坚决不同意?
3.孩子一般在哪些时间段会想到拿手机?
作业后?晚饭后?睡觉前?无聊时?
4.父母有没有用奖励玩游戏的方式
要求孩子尽快完成作业,要求他考试过关?
5.孩子一般用手机做什么?
打游戏?玩各种应用?随意点着看?
6.如果没有提示和制止的话,
孩子一般玩多长时间肯放下手机?
7.平时在家里,家人有没有看手机、玩游戏的习惯?
8.家人是否经常各做各的事,很少陪伴孩子玩乐?
孩子迷恋手机的原因很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再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1
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陪伴
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是家长如何满足孩子心灵需求。现今独生子女居多,因为缺少儿伴,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个人玩,如果家长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从他们口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好无聊,”“没人陪我玩”。于是他们需要通过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零食、电视、网络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应该毫不吝啬地关爱自己的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亲子沟通不求时长,但求方式方法和效果。
2
家长为了省心,主动让孩子玩手机
有的家长在忙手上的活儿,没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自己玩,家长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这样的做法不但助长了孩子玩手机成瘾,还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要忙所以才给我手机玩,那下次他们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机玩了。这样的做法不是爱,而是害,要不得。
家长如果要做事,没有时间陪孩子,在孩子央求陪伴的时候,就应该和他说明情况,并告诉他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或者来做小帮手。从而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体贴他人。这也是一种相互陪伴的需求。
3
孩子提出要手机,家长没正确回应
给还是不给,决定权完全在于家长,如果考虑周全就应该坚决行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让孩子使用手机,什么样的情况下坚决不能给,这一点必须慎重。假如为了激励孩子按时做完作业或者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而给孩子玩手机,也应该事先商议决定,避免孩子为了达到玩手机的任务而行动。如果允许孩子玩手机,就应该强调做作业是必须的,玩游戏也是一种放松,但绝不是因为你做了作业才有手机玩,这不是奖励。
4
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对于玩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个成年人都很难自控,何况一个孩子,当他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家长喊停止,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时候你越催促他就越着急,一着急就玩不好,或者越着急就越想多玩一秒钟。
所以停止你的催促,用亲子约定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控制时间,增强时间观念。比如家长可以这样问:你决定玩多长时间,10分钟还是15分钟,一般孩子都会选择15分钟,那么你可以补充一句:“如果你能在计划的时间内结束游戏,我决定多加你一分钟,你觉得如何?”最后不忘加一句“妈妈相信你能做到。”
当孩子能够在约定的时间内离开手机,那么家长就一定要兑现承诺,如果他没有做到,也不必凶神恶煞,直接说:“时间到,手机放回去”。如果孩子央求说再玩一会儿,你也应该坚决,并明确能够守约才可以获得加一分钟。在这里,建议家长教会孩子看时间,比如在手机上看,在闹钟上看,学习用时间约束法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5
缺乏有秩序的作息安排
孩子在放学后到上床睡觉这段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加上家庭成员各做各的事,很容易产生某个时间段无事可做,此时孩子便会容易想到看电视、吃零食或者玩游戏。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家庭成员来个作息表。每个环节动静交替,紧凑进行,学习玩乐休息都不误。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作息表不只是针对孩子本人的,而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去做的,在相互提醒、督促、评价之后,增强每个人的时间观念,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样一来孩子也不会总想着玩手机。
6
父母在家频繁使用手机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做什么他就学什么,这就是身传言教。如果你经常在家里拿着手机玩 因此,规劝低头一族的家长朋友,一定记得不要在孩子面前拼命玩弄手机。如果可能的话记得不要总是玩游戏,可以选择在手机上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孩子的假期余额只剩不到一个月,新学年规划也该适时准备起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