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治疗好吗 https://m-mip.39.net/man/mipso_5683025.html
作者
李佳婧
首发
《建筑学报》年第二期
转自
公号#周燕珉工作室#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认知症老人护理机构疗愈性空间环境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证,从局部到系统的过程。
随着百年来对该病症研究的不断深入,老年精神病学、老年护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对认知症的诊断、分级、评估、干预方法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认为空间环境是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
20世纪90年代开始,劳顿(Lawton),柯恩(Cohen),蔡塞尔(Zeisel)等学者从认知症老人身心特点出发,结合护理目标,提出了疗愈性空间环境的设计目标与导则,为后续的大量疗愈性空间环境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认知症老人的病症特点
认知症又称“痴呆综合症”,是由脑部疾病所导致的一系列以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综合症。大部分认知症是渐进性退行性疾病,一般根据患者程度将病程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等三个时期。
不同病因、不同病程下的认知症患者,所呈现出的病症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主要可以分为认知障碍(指由于脑部病变所引起的记忆、思考、判断、理解、语言、感知觉、执行等认知功能减退)以及情绪、心理及行为方面所出现的紊乱,例如徘徊、焦躁、昼夜节律失调等。
年,国际老年精神病学协会(IPA)提出了认知症精神行为症状(BPSD,Behavioaland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tia)的定义,指代认知症患者在知觉、思维、心境与行为方面出现的症候群。
认知症老人对居住空间环境的需求
脑部病变所导致的认知能力衰退,使得认知症老人对环境的适应力比其他人更低,更加敏感。
年,美国学者劳顿在针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研究中提出环境压力与个体适应水平模型(Pess-CompetenceModel)。
该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存在基于自身条件和经验的“最优环境刺激水平”,即个人主观感到最为舒适的环境刺激水平。
如上图所示,当个体适应水平较低时,其能够适应的环境压力水平范围较窄。当环境压力水平低于个体适应范围时,会产生无聊、乏味的感受;当环境压力水平高于个体适应范围时,则会感到疲劳、焦虑等消极情绪。
根据该理论,劳顿博士认为,认知症老人护理机构空间环境需针对认知症老人的承受能力,提供适当的环境压力,以使老人感到舒适。
劳顿博士在年发表的文章中,进一步对认知症老人的环境需求进行了细化探讨,列出以下11个需求维度:
-自主性
-个体性
-尊严
-隐私
-愉悦
-有意义的活动
-人际交往
-安全感与安全性
-舒适
-精神满足
-保持身体机能
据此,劳顿博士研发制定了认知症老人护理机构环境评估量表(PEAP,PofessionalEnvionmentalAssessmentPotocol)并对其进行了检验。
PEAP按照老人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共分为八个维度,包括:
1.提供安全性与安全感
2.加强化感知觉与时空导向
3.支持身体机能发挥
4.促进社交活动
5.确保私密性
6.提供自我选择的机会
7.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
8.支持生活延续性
PEAP提供了一个基于认知症老人身心需求的专业性护理机构空间环境评估方法,并且特别强调将空间环境与社交环境、护理策略相联系,后被日本、台湾所翻译引进,广泛使用。
认知症老人护理机构环境评估量表
(PEAP)
评估维度及其内涵
维度一
提供安全性与安全感
最大限度降低居住者各方面风险;最大化居住者、员工、家庭成员的安全感。
维度二
加强感知觉与时空导向
让所有使用者(居住者、员工、访客)都能对机构的空间、社会、时间性的环境有清晰的辨识。
维度三
支持身体机能发挥
空间环境和护理策略都为居住者使用或练习使用生活所必需的技能提供支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行动、洗漱、洗澡、如厕、饮食),也包括其他自主的活动。
维度四
促进社交活动
空间环境和空间利用规则能支持居住者在公共空间中开展社交活动。
维度五
确保私密性
提供私密空间,避免来自大空间的噪音等各方面干扰,保证私密的谈话空间。
维度六
提供自我选择的机会
空间环境和空间利用规则能够为居住者提供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自我选择机会,行使个人的偏好、选择,发挥主观能动性,决定何时做什么事。
维度七
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
注意调节环境刺激的水平到与居住者相适应的水平,避免居住者因环境刺激而感到有压力。
维度八
支持生活延续性
空间环境和空间利用规则能够为居住者提供一定的生活延续性,使居住者通过现在的居住环境与以往居住环境的联系,感受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的联系。这种联系既可以是保留、展现个人物品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营造非机构化氛围的方式。
关于疗愈性空间环境
疗愈性空间环境是指针对老人身心特点进行特殊设计的空间环境,它能有效缓和老人的精神行为症状,帮助其保持生活能力,延缓病程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疗愈性空间环境并不能逆转或者治愈认知症,而是侧重于缓解症状、防止其快速恶化。
认知症老人的精神行为症状会加重照料者心理负担、降低老人与家属生活质量、还可能进一步加速认知症状的发展恶化。
因而,认知症护理的目标之一便是找准精神行为症状的触发原因,尽可能通过非药物进行干预,预防、减少精神行为症状的发生,使老人能够尽可能平和、安宁。
常见的干预手段包括:环境干预、行为干预、娱乐、辅助治疗、社交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其中,环境干预不仅包括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调整,还包括社交人文环境的配合调整。
经过数十年的大量实证研究,国外学者发现空间环境干预能够对认知症老人起到重要的疗愈性作用,例如:
-减少认知症老人情绪行为问题
-促进老人对环境的认知与空间定向
-支持老人发挥自身能力
-有助于产生积极情绪、抑制消极情绪
-促进老人社会交往
-减少药物使用
-促进睡眠饮食规律性
-支持护理人员为老人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等。
疗愈性空间环境设计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梳理出认知症老人护理机构疗愈性空间环境的设计框架。
如图,基于环境压力与个体适应水平模型,认知症老人的身心特点与病症特征决定了认知症老人对护理机构居住环境的特殊需求;认知症老人护理机构的干预目标则决定了空间环境的疗愈性设计目标。
空间环境设计在目标引导下完成,并与社会环境、运营环境协同作用。疗愈性环境最终对老人产生积极的干预作用,帮助老人减轻精神行为症状,延缓病症发展,促进老人过上平和、愉快的生活。
作者
李佳婧
首发
《建筑学报》年第二期
转自
公号#周燕珉工作室#
修订
洪立
相关阅读
创建蒙台梭利环境·改变他们的世界
有生之年·一直住在自己喜欢的地方
为认知症亲人找个靠谱的养老院
不要小看日程表·它能帮上大忙呢
vafist_sceen__time=(+newDate());if(""==1});}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