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qwzj/
第期《家乡书》
题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
摄影: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解楼霞
朗诵: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台声殷瑜
房明:
岁月静好,每天迎接新的阳光
房明,原名房德庆,年五月初二出生,年参加工作做乡文书兼小学教师,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当时党员身份不宜公开,改名房明。先后任县商业局工业股副股长、公社团委书记、公社民政助理、轧花厂工会主席等。因民政工作出色,年受到省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收藏各种毛主席像章多枚,并以此教育下一代饮水思源,大丰电视台金丰写真栏目制作播放了收藏毛主席像章专题片。年被查出食道癌至今有26年,得益于有一个积极健康而又淡然面对的心态。
房明。
房明近照。
我原名房德庆,年五月初二出生,年参加工作做乡文书兼小学教师。年2月由乡指导员蔡步文和乡长宋如祥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当时党还未公开,故改名房明,在一个干沟里举行入党仪式。
1
牛困了,我也伏在牛身上睡着了
房明的父母。
我的祖父母生两男三女,全家上无片瓦遮风雨,下无立锥之地,租种地主的60亩盐碱地,吃上顿没下顿,度日如年。我的父母仍然租种地主的田,那时无海堤,年年遭海水淹,微薄的收入与地主四六分成,即地主六成,佃户四成。一家三代人住的是地主的土坯竹架草盖丁头屋,连房带灶三间,冬天牛还要住进来,人畜混住。农忙时吃三餐,农闲时吃两餐,糠菜半年粮,吃的猪狗食,用的牛力气。母亲先后生12个孩子,因生活艰苦及病魔,无钱医治,只剩我兄弟姊妹6人。父母一生风霜雕在额上,一世辛苦刻在掌中。
我六岁开始到离家三里的草田里放牛,有时牛困了睡在坟墓下风,我也伏在牛身上睡着了,天黑了常常被焦急的父母找回来。我十岁开始读书,每年清明至十月停学帮助父母耕田耙地、栽秧、割稻、拾麦样样干。每年冬至至来年三月上学,星期假日带本书边放牛边读书,盐碱地做黑板,草杆当粉笔学写字。后来学校停办,读私塾,先生教大学、中庸,三字经、百家姓自学为主。年在永丰干校学习,以阶级斗争等政治学习为主,又被敌人干扰停办。再到盐东中学学习,好景不长,敌人又把学校烧毁,老师组织学生拾草搓绳编柴帘子,自力更生重建学校,住宿在老百姓家里,我被评为二等功臣受到表彰,并由同学王风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
送军粮的船受到敌机的轰炸
青年时期的房明。
年民运工作队到我的家乡即射阳县串河乡,队长冯尧住在我家,还有两个女同志住在我大伯父家,他们给我们讲革命道理,并发展地下党员,开辟根据地,发动群众搞二五减租四六分收。每天晚上深更半夜叫我送信到离家三里路的土坟墓第三棵枸杞根里,定时有人去拿,但我与取信人互不见面。
旧社会兵荒马乱,百姓的生命财产无保障。年伪军最后挣扎时期,逃亡分子组织还乡团,自称和平军,与地方地痞勾结一起,经常下乡扫荡,奸淫妇女,抢劫民财。那时我家唯一值钱的是一条耕田的水牛,被伪军发现,我和母亲握住牛绳不放,伪军用枪托打我们母子二人的头,头被打破了,牛也抢走了。那时我家乡是敌我拉据式的据点,纸币不流通,用土布做交易,伪军驻花川港,牛也集中在那里。天冷牛过洋河无草吃,母亲心急如焚,跟别人去谈判,东拼西凑用土布二十匹才把牛赎了回来。
年,我和腰沃区刘其贵押运12只船送军粮马料去盐城支援部队,船行到新洋港板港子口被封住。东有黄海路,西有通榆公路,部队选择中间一条羊肠小道。急行军从晚上开始到第二天早晨跑步渡过新洋港,太阳刚出,敌机飞来轰炸。我们送军粮的船行到孙滩港,敌机追来,便指挥船员立即疏散隐蔽,保护军粮不遭损失,船工和我们上岸躲到房子里,利用平常学的防空知识与敌机周旋。敌机狂轰烂炸,船旁边炸个坑,洋河里漂浮着搭浮桥借用的老百姓的门板等,我衣服破了个洞。
父亲是常备民工,年参加淮海战役,敌机轰炸,人伏在地上,尘土飞扬,两个耳朵都塞满了泥沙,弹片炸破棉衣。家里人天天盼望回来,直到腊月三十晚父亲才回来,一家悬着的心才落下来。
我从参加中国共产党宣誓之日起,就明确奋斗目标,听党话,跟党走。我先后做过射阳县供销总社会计、大丰县商业局工业股副股长、公社团委书记、公社民政助理、轧花厂工会主席等,干一行爱一行,奋力拼搏,争创一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党号召党员干部家属带头下放支援农业生产,家属从县服装厂下放到方强公社腰港大队第八生产队务农,从此失去了工作机会。为了照顾我家属结杂后遗症,组织医院工作,但我考虑到共产党员应该先人后已,就让给了别人。我在滨海县大淤尖搞社教运动,任工作队长,接到家属来电,两个孩子患急性黄胆肝炎,分团批了来回三天假,我天未破晓就骑自行车从出发,到方强已半夜了,两腿痛得发硬。医院询问病情和治疗方案,医院,我考虑到假期短时间紧家中无人照料,医院接受治疗,全靠爱人护理。时间一到,我仍骑自行车按期归队,继续开展工作。
3
任民政助理:为民言,为民行
六十年代,房明的全家福。
我年9月到方强公社任民政助理。对鳏、寡、孤、独、盲、聋哑、残失去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天灾人祸的受灾户及五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每逢台风暴雨大雪时,我都走村串户检查灾情,看到危房就动员转移到安全地方。对分配的救灾物资,根据受灾情况,分配落实到户,有的困难户无劳动力,由生产队组织帮助运回。对上级发下来的棉布、棉花统一加工成棉衣,发到生产队落实到人,使困难人员穿在身上暖在心里,有些困难户收到物资感动得流下泪来。对残疾人员尽量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们能自食其力,减轻国家集体负担。
夫妻吵架,婆媳不和,邻居纠纷,干群之间矛盾,有的当事人想不开寻短见,投河、上吊、喝药水的都有。我坚持做好耐心说服调解工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杜绝非正常死亡。由于我办事公正,在民事调解工作中,防微杜渐,尽量把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被群众称赞为“当代活包公”。
我还发动社直单位职工挑土填塘,自筹材料,在全县乡镇首家建立革命烈士公墓。每年清明节社直单位和学校都组织前来扫墓,我负责对烈士的身平事迹介绍,使革命烈士墓成为青少年的教育基地。同时,发动群众帮助困难的优抚对象,做好拥军优属工作,保障他们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春节期间社队领导组织文娱宣传队登门慰问,把党的温暖和人民的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增加他们的荣誉感。
六十年代,房明家人的劳动场景。
六七十年代,在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及城镇居民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号召下,根据党委和政府的要求,我积极做好接收准备工作,建好24个知青组,筹建好知青和下放户的住房,备好炊事用具和床、桶等生活用品,分别去苏州、无锡、盐城、本县接收知青人,下放干部9户,城镇居民48户。知识青年离开父母,既要教育又要关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我嘱咐大队干部负责做好政治思想教育,传授农业生产技术。我还在下放人员中招收能工巧匠,创建五七工厂,共有员工余人,实行固定工资加奖励,每年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陆续建厂房多平方,县里曾组织到方强五七厂参观推广。当时下放的知青,普遍年轻气盛,打架斗殴是常事。有个姓方的知青,在与他人发生冲突后手提尖刀到我家:“我要回城,否则跟你拼命”。我见他来势凶凶,就一把抓住他的膀子:“先放下刀,再谈问题。我做人的原则是狠人不怕,老实人不欺负。”通过谈心,使他安心扎根,拜贫下中农为师,虚心学习,不能吃闲饭。还有个半家户李某女性,手持斧头来公社找我,喊着要回城,否则死在公社。我劝她将斧子放下,心平气和地向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耐心做她的工作,使她打消了过激的行为。这批下放的年轻人临别时很多向我来辞别,感谢未让他们误入歧途。
房明在上海。
年,我调到丰富公社做民政工作。一天,听群众反映,有个疯子被关在洋桥大队里的小牢里,我问明情况,赶到现场。这是两层小楼,每层约10个平方,上层是生产队用来站岗防偷窃,下层是退伍军人翟志生住所,西北墙角有草铺破衣被等,东北墙角是翟拉屎的地方。象猪圈式样,墙下面有个可爬进出的小门,上面有个晒台送饭给他吃,他绝食把碗摔掉,后来生产队在阳台上制两水泥塘代替碗,把饭菜倒在水泥塘里。有时小孩子用砖块、泥块往里扔,逗他玩。翟用红砖块在内墙正面端端正正写着“非人生活”四个大字。他看到我,用凝惑眼神目不转睛。经过调查,翟志生是从盐城迁到这里的,不久应征入伍,退伍仍回到洋桥大队,为了住房和队干部发生矛盾。听说他扬言发狠要杀人,但未有行动,队干部把他当疯子关起来,时间长了真的患有神精病了。了解情况后,我跟队干部说,这是违法的,要求他们立即恢复翟人生自由,医院治病,生活费由生产队支付,医疗费用由公社民政经费解决。我将情况和解决意见立即向县民政局回报,经同意,我医院联系落实,由翟的哥哥陪同去住院护理,治愈出院。这件事,被群众称为挽救人生,说我是为民办实事的“房青天”。
我虽然做了应做的工作,但组织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年我出席省人民政府双先表彰会议,受到省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并在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4
面对现实,每天都活出阳光来
房明和老伴陈华。
我老伴陈华,与我相伴已69个年头。生老大时,我因工作未能回来,直到孩子满月才回来看了一下。生老二时,我在县开党代会,又未能陪在她身边。她自己省吃俭用,先给孩子吃饱穿暖,自己忍饥受饿,生病也不告诉我,怕影响我工作,默默支持我。我对老伴很是愧疚。我准备退休后陪她出去走走,多做家务,把欠她的补补。
天有不测风云,谁知厄运来临。年我被查出患上食道癌,老伴当面笑脸相伴,背后以泪洗面,她寸步不离守在我身旁。我20多天不能进茶饭,不能下床,感到马克思在向我招手了,但在老伴和子女的护理下,我用顽强的意志,闯过五关:第一关,放射治疗,抑制癌细胞不扩散,一个疗程喉咙痛得不能进茶水;第二关,三切口手术,身插五个管子,靠输药物维持生命;第三关,化疗头发也难保留;第四关,手术后遗症,肠粘连,肠梗阻再次手术;第五关食物反流,不能吃不能睡。经过治疗我从死亡线上挣了回来。
虽然得了癌症,但我没有被吓倒,而是面对现实,坚定信心,争取每天都活出阳光来。我每天定时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大事,使自己紧跟形势;每天看革命体裁的电视剧,激励自己的斗志。我学会了钓鱼,种花。一杆在手,精神抖抖,钓鱼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在野外河塘边呼吸新鲜空气,精神饱满。庭院种有花木草本20多种,果树有桃、柿、枇杷、核桃等,常年有花开,五颜六色,美化了环境。常言道,活动活动,想活必须要动,管理树木花草也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能淘治情操,延年益寿。
我从年开始收藏毛主席像章,共收藏各种不同样的多枚,大的32公分,小的1公分,大多数8-12公分,内容有中共一大会址、红军不怕远征难、星星之火可以燎源、百万雄狮过大江,毛主席去安源、延安、井岗山、西北坡等革命胜地。年纪念毛主席诞辰周年时,县文化局组织毛主席像章展览,我获得一等奖,通过展览教育下一代,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时,大丰电视台金丰写真栏目,对我收藏的毛主席像章进行了专访。
现在的我年近九旬,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十多种病齐发。1食道癌三切口手术,食物反流;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神志不清;3腔隙性脑梗死;4面肌痉挛,口眼间断性歪斜;5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6胸腔腹腔积液;7慢性阻塞性肺炎;8溃疡性结肠炎;9失血性贫血;10脾功能亢进;11低蛋白血症;12低钾血症;1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气管炎;14心脏病左传导阻滞;15浅表性胃炎;16骨质疏松关节炎,腰腿酸痛,寸步难行。年腊月内部大出血,脑供血不足,昏迷失去知觉,医院抢救治疗,双臂同时输液,才挽回生命。
疾病虽多,但我有好的心态。有算命先生,测字先生,还有邪教信徒等求神拜佛搞迷信活动治病,我一律不信。在与病魔抗争中,我是唯物论,只有相信科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就能战胜病魔,延年益寿。
往期家乡书回顾:
引子:家乡书:用你不灭的记忆献给日渐苍老的父母和浓浓的乡愁
期——朱永新:感恩父母赠我一生的财富
期——陈新民:南方的母亲和我的“扎根树”
期——宣丽华:理想,在洋岸的月光下拐了个弯
期——杨小川:从此生到彼生,母爱绵绵不绝
期——沈建华:乡村生活忆趣
期——夏成华:从故乡出发凝炼有价值的人生
期——朱解平:外面刮着穷风,我把两个故事告诉你一个叫寒冷,另一个叫温暖
期——唐家恒王玲:苦乐人生三站,难忘菁菁校园
期——赵锦安:灿烂的油菜花,以及乡间壮丽的生死
期——杨志伟:父亲的名言,千金难买回头看
期——袁党生:全家下放金墩,我的肩头磨红了,青春成长了
期——卢虎:乡愁就是母亲纳的那双千层底布鞋
期——朱国平:煮海晒盐,故乡曾在波涛间
期——陈立俊:《造房记》、《求学记》
期——浦翰:大学开学报到,和亲人说说心里话
期——朱叶恒:岁月静好,以感恩对待困厄
期——周古凯:吾乡吾土,九旬老人沈荣华、姚翠平
期——杨桂来:破茧化蝶,回望那一场挡不住的青春
期——王凤刚:以我坚硬如山的诗行伴你轮椅上的青春
期——周亚峰:遥望姑苏,一份民间档案的文化印记
期——高鸽:亲情是爱的量子,世代纠缠
期——顾培钧:绿荫浓密,在盐碱地上栽一棵教育树
期——戎东贵:大中集老街,乡情萦绕着的记忆长河
期——陶培荣:乡愁,是那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
期——陈同生:何园烟雨,母亲眼中的晚清第一园
期——每逢佳节倍思卿:家乡书,以平凡撞击平凡
期——韩寿如:故乡新丰,我宽广而仁爱的大四河
期——浦玉生:皎皎白驹,穿过“水浒”来看你
期——浦玉生:大著永传,一百零八将的前世后生
期——仇育富:不是每个人都有水上漂泊的家
期——常秀华:纯净乡愁,恰如父母耕耘的八百亩荒滩
期——有得快活就快活:朱新建,署祖籍大丰于雅俗之上
期——乐得自在就自在:朱新建,举美人图画惹世间怜爱
期——徐永生:做一锅冷锅饼怀念妈妈
期——方贵平:细说陈年匪事,水乡换了人间
期——陈锦口述:大丰上海农场银行营业所的前世后生
期——姚和喜:猪油拌料的麻切在舌尖上开花
期——丁振宏金墩印象上篇:长在救命墩上的古老皂角树
期——丁振宏金墩印象中篇:江浙盐商是大丰垦植文明的先驱
期——丁振宏金墩印象下篇:潮涨潮落间大丰盐垦事业的足迹
期——范申:薄雾维舟,北大街普通人家的灯火
期——黄艺新:母亲广播的声音穿过多情的岁月
期——方贵平:锣鼓敲得响昌昌,这一声,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期——陈同生:那些可爱的生灵,逐浪而来
期——仇文倩:一根沾着盐的绳牵我回故土
期——年度致敬大丰义工联:让无力者有尊严地前行
期——年度致敬大丰义工联:让前行者勇敢地面对
期——许可:从中国到美国,我以英语教学对话世界
期——蔡红平:下岗纺织工,再织金梭银梭
期——方云高:卯酉河作笔,子午河为墨细细描绘老大中集的容貌
期——李晓恒:泼墨大洋彼岸,最难忘酒醉诗情画意
期——朱国平:亲密的农具,何时让我再举你们为舞
期——黄飞:自己选的路,再难也要走下去
期——黄慧中:搭草棚,睡地铺,大雪中挖河泥
期——陈竹山:从小学到大学,知识让我张开飞向远方的翅膀
期——陈竹山:从天津到襄樊,故乡在每一位游子心中最重
期——陈竹山:从车间到田间,满园春色爱在人间
期——李杏彬:以实干撞击命运的大门,敲响上市的钟声
期——许涛:潜心著述,孜孜探寻文化的源脉《大丰方言志》积十年之功,功在后世
期——韦晓东:祝福你我新年欢乐、吉祥、安康
期——海风吹容颜日出听潮声家乡书近代人物开放写作计划
期——周古凯:落户18年,三峡移民在大丰
(向上滑动启阅)
家乡,灵魂安放的地方
《家乡书》以记住乡愁、留住乡愁为主题,邀请近百位天南地北的大丰人,以个人的真实记忆,讲述丰收大地近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抒发远走他乡的游子爱家爱乡的家国情怀。
《家乡书》撰写者的邀请“不问贵贱,不排尊爵,不论出处”。主要内容包括:1、你的家乡故事。2、你的学习故事。3、你的创业故事。4、你的其他故事。任何美好的、你愿意书写的情感,都可以放进这一本《家乡书》。包括你的简介、通讯方式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