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能黄健云新实践美学的发展建构

文章原载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第4期

本文为未编校稿,成稿请看样刊

人物简介

张玉能(-),男,江苏南京市人,出生于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美学家蒋孔阳教授;年访学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学院艺术史研究所,师从著名建筑史家安东尼·格拉夫教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系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主要从事新实践美学、席勒美学、心理学美学的教学和科研,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原副会长、现学术顾问。著译有:《美学要义》《新实践美学论》《席勒美学文集》《席勒美学引论》《深层审美心理学》《实践转向与美学》等。

新实践美学是实践美学的新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美学大讨论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为基础的实践美学脱颖而出,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成为中国当代美学的主流学派。年代实践美学遭到质疑,发生了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这一次争论促使实践美学发展到新阶段,产生了新实践美学,包括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邓晓芒和易中天的新实践论美学、徐碧辉的实践生存论美学、张玉能的新实践美学等。新实践美学在新时期到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张玉能等学者不仅在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争论中重建实践美学的学术威信,而且建构了比较系统的新实践美学的“以实践自由为中心”的美学范畴体系。在新时代到来之际,新实践美学努力进一步建构起自己的比较完整的美学体系,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括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建构起包括生命美学、生活美学、身体美学、生态美学、认知美学等分支美学的完整体系。

新实践美学;张玉能;发展;体系建构

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离不开实践美学和新实践美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新时期到新时代的发展,中国当代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充分展开各个当代美学流派的交流互鉴,促进中国特色当代美学的繁荣发展。为此,我们委托黄健云教授访问了新实践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张玉能教授。

新实践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黄健云(以下简称“黄”):张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编辑部的采访,我受编辑部委托作为采访者,能够请您谈谈新实践美学的发展建构,感到十分荣幸。请您先介绍一下您是如何参加到实践美学和新实践美学的学派之中的。

张玉能(以下简称“张”):年我进入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当时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美学大讨论正在热烈展开。给我们上文艺理论课的孙子威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介绍了这一次美学大讨论的具体情况。从那时候开始我就







































补骨脂注射液说明书
补骨脂注射液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hl/4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