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ChineseJournalofNewClinicalMedicine》,July,Volume11,Number7
摘要:
目的:探讨二孩政策开放前后影响危重孕产妇抢救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二孩政策开放前-01-01~-12-31及二孩政策开放后-01-01~-12-31在该院分娩的危重孕产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二孩政策开放前后两年中危重孕产妇一般情况、病因分布及母婴结局。
结果:二孩政策开放前后危重孕产妇发生率无明显变化,但年与年比较危重孕产妇的产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孕产妇病因分布:年全年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11例(26.83%),年全年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30例(63.8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强经产妇围产期保健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孕产妇危重症早诊断、早治疗;对瘢痕子宫的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及术前评估是减少二孩政策开放后危重孕产妇发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二孩政策;危重孕产妇;瘢痕子宫;相关因素
众所周知,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及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危重孕产妇通常指在妊娠、分娩或产后42d内患有严重产科并发症或内外科合并症,濒临死亡但最终存活的孕产妇。危重孕产妇围生期母婴风险和死亡率较普通孕产妇高,严重危及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是能否成功抢救危重症孕产妇。随着二孩政策开放,我国育龄妇女的分娩量增加,随之而来的高龄高危孕产妇人数也显著增加。本研究通过对我院88例急危重孕产妇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危重孕产妇的年龄、孕产史等基本情况,分析其病因及孕产妇和围产儿结局,以更好地提高我院对急危重孕妇的救治水平。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01-01~-12-31在我院住院分娩的符合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危重孕产妇共88例,并将开放二孩政策前的-01-01~-12-31收治的41例危重孕产妇分为A组,将二孩政策开放后的-01-01~-12-31的47例危重孕产妇分为B组。危重孕产妇中初产妇38例(43.18%),经产妇50例(56.82%);早产37例(42.05%);足月产51例(57.95%);规律产检57例(64.77%),不规律产检31例(35.23%);年龄18~43(32.4±5.94)岁;单胎妊娠83例,双胎妊娠5例;人类辅助受孕7例,自然受孕81例。年本院全年危重孕产妇41例,占本院同期孕产妇的0.91%(41/);年本院全年危重孕产妇47例,占本院同期孕产妇的0.91%(47/)。A组危重孕产妇年龄19~43(32.4±5.82)岁,B组年龄18~42(32.1±6.27)岁。两组危重孕产妇年龄、孕周、产检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产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收集符合年WHO标准危重孕产妇标准的病例资料,详细记录各危重孕产妇一般情况、产前检查、分娩方式、抢救过程、新生儿结局及孕产妇结局等临床资料,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危重孕产妇病因分布
两组危重孕产妇病因分布如下:A组前三位为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11例(26.83%),重度子痫11例(26.83%)及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HELLP)综合征4例(9.76%);B组前三位为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30例(63.83%),重度子痫5例(10.64%)及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4例(8.51%)。其中两组因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P0.05)。见表2。
2.2两组产妇及围产儿结局
A组危重孕产妇治愈39例(95.12%),子宫切除2例(4.88%);B组危重孕产妇治愈45例(95.74%),子宫切除2例(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产儿活产32例(74.42%),窒息9例(20.93%),死亡2例(4.65%);B组围产儿活产38例(76.00%),窒息11例(22.00%),死亡1例(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三、讨论
3.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妇幼保健要求的提高,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成为提高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提高危重孕产妇的抢救水平是控制危重症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01-01我国全面开放二孩政策,-01-20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去年的数据:全年出生人口万人,比上年多增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6‰,比上年提高0.9个千分点。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生育需求的高龄女性明显增多;调查显示,万对夫妇符合二孩政策,60%是在35岁以上,50%在40岁以上。据广西桂妇儿健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统计,-01~-11,全区出生71.20万人,按产次计算产妇数,其中一产产妇26.87万人,二产产妇32.05万人,二孩出生超过一孩。面对日益增加的高龄多产次的孕产妇,本文通过研究二孩政策开放前后危重孕产妇的基本情况、病因分布及母婴结局,旨在分析影响危重孕产妇发生发展及抢救的关键因素,为提高抢救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3.2
因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剖宫产率持续较高,我国基本达到了45%~50%,有些地方甚至达到60%,凶险型前置胎盘等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步提高,致使产后出血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产科出血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目前居孕产妇死亡首位,主要原因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和子宫破裂等。本研究结果中显示,年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11例(26.83%),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3例(7.32%);B组前三位为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30例(63.83%),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4例(8.51%)。其中,瘢痕子宫的危重孕产妇数量较前增加,胎盘植入及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较往年明显升高,该结果提示开放二孩政策后既往初次剖宫产孕产妇再次手术时因胎盘因素而增加产科出血风险;同时二孩政策开放后高龄经产妇及生殖辅助技术应用后双胎数量的增加,导致分娩过程中更易发生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
3.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主要包括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及HELLP综合征,在我国报道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为7%~12%,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妊娠的进展,由于孕妇机体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孕妇各大脏器负担加重,容易诱发心、肝、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从而危及母儿生命。本研究提示,A组及B组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的危重孕产妇比例仍较高,年危重孕产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例(43.90%),年9例(19.15%),其中重度子痫前期仍占据主要地位。该结果提示产科医务人员在孕妇产检过程中需及时有效分辨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同时临床工作中对于因妊高征住院的孕妇应积极予镇静、降压、解痉等处理,避免子痫发生。
3.4
本研究显示,年及年危重孕产妇的年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可能政策开放后生育意愿强烈的高龄女性一年内尚未成功受孕及分娩,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可能进一步增加了高龄孕妇的数量。随着二孩政策开放,经产妇数量较前明显增多,本研究表明,年发生病情危重的经产妇数量较年更多,与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规律产检者与年相比并无明显差异,说明围产期保健工作中应强调经产妇的规律产检。本研究发现,年危重孕产妇抢救过程中行子宫切除2例(4.88%),年切除子宫2例(4.26%),均无产妇死亡;年围产儿发生窒息9例(20.93%),死亡2例(4.65%);年围产儿发生窒息11例(22.00%),死亡1例(2.00%)。年母儿结局与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可能随着产科及重症监护室(ICU)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及病情的严密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3.5
二孩政策的开放,随之而来的是具有较为强烈生育意愿的高龄孕产妇,产科工作人员在提高人口生育质量的同时也应注意危重孕产妇的防治。有研究指出,针对危重症孕产妇,在对其进行全面的孕期保健护理以及紧急救治后,80%以上的孕产妇都能够获得康复。大多经产妇认为对生育有经验,对规律产检往往不够重视。正规产前检查和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可以使孕产妇严重合并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大大降低,孕产期保健应加强产科出血,尤其是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和妊高征的防治。所以在当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背景下,更要注意培养经产妇的正规产检意识,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我院为南宁市急救中心,同时医联体的建立对我院产科的救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适宜的产ICU,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稿件编辑
刘俊
稿件审核
黄秀媚
欢迎长按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