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做客ldquo名医堂rd

杜小芳

医院心理门诊主任

副主任医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曾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专业课程研修班学习,并持续参加美利华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国际标准规范化培训。现任河北省康复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精神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一、什么是神经发育障碍?

神经发育障碍是一组在发育阶段(也就是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以前,一般认为是18岁以前)起病的疾病。这些障碍一般出现在发育早期,常常在学龄期,特征是引起个体社交、学业或职业功能损害的发育缺陷。

2、神经发育障碍包括哪些疾病?神经发育障碍包括智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交流障碍、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特定学习障碍、运动障碍、抽动障碍等。时间关系,我们讨论几个典型的病。3、什么是智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患病率约1%:是在发育阶段发生的障碍,包括智力和适应功能两方面的缺陷。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表1智力障碍等级

严重程度

智商

接受教育和康复训练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轻度

69-50

初级教育或特殊教育

独立生活

中度

49-35

特殊教育和训练

简单生活技能,半独立生活

重度

34-20

简单训练

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监护

极重度

20

无能力

无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监护

4、智力障碍的病因有哪些智力障碍的病因广泛而复杂,多数还无法明确病因。从妈妈肚子里到18岁以前影响脑子发育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智力障碍。(一)遗传及先天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基因异常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等;先天性颅脑畸形如家族性小脑畸形、先天性脑积水等。(二)围产期有害因素:这些有害因素妨碍胎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出生后的智力发育障碍。如母孕期感染,用药,接触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妊娠期疾病和并发症如糖尿病、严重贫血、甲状腺疾病、妊高征等。分娩期并发症如前置胎盘、胎儿宫内窘迫、产伤、早产等使胎儿颅脑损伤或缺氧。其他包括母亲高龄、抽烟、饮酒、持续情绪不良等都可能与智力发育障碍相关。(三)出生后不良因素:新生儿及儿童期患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疾病,或缺乏受教育机会、与社会隔离等因素。如狼孩的故事,她很小的时候就脱离了人类社会,在狼群中长大,后来虽然回归了人类社会,但是她一直没有真正学会说话,智力也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5、孤独症什么症状?其核心症状是社会交往障碍、语言(或非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行为。伴随症状(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智能缺陷、感知觉障碍精神神经症状等。多起病于3岁以内。6、孤独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孤独症病因及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研究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存在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且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孤独症患者母亲再分娩第二胎孤独症的患病危险率5%。7、现在孤独症的患病率是不是越来越高了?是的。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监测数据:年患病率是1/,年及年的患病率都是1/68。我国的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尚不充分,有可能接近1/。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孤独症是导致我国儿童精神残疾的最大病种。有一项调查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儿童约为11.1万人,其中36.9%由孤独症导致。

8、孤独症患病率增高的原因?

推测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公众意识增强、诊断水平提高;二是有学者认为环境因素也发挥一定作用。

9、孤独症治疗:

无特效药物治疗,药物只治疗其共患病。治疗原则是早、科学、长期。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语言训练等。

10、多动症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注意力缺陷(主动注意困难);活动过度;情绪不稳,任性冲动;学习困难等。

11、为什么多动症被认为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这是由ADHD的特点决定的:①患病率高3%-6%;②损害重;③具有很好的可治疗性。

12、多动症的病因:

至今仍不清楚,与以下因素相关:遗传因素;中枢神经系统轻微损伤;神经递质(DA/NE0;前额叶发育异常。

13、多动症怎么治疗?

(一)药物治疗(56%)中枢兴奋剂:哌甲酯(利他林);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托莫西汀;

(二)行为干预治疗(34%)学校/社会技能培训;父母培训。

(三)药物+行为干预治疗(68%)

14、“多动症不用治,大了自然就好了”的说法对吗?

不是的。约30%患者在进入青春期以后症状逐渐消失,但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将持续进入青春期和成年期,只是表现将不典型,以注意缺陷为主要表现而多动症状不突出。而且已有研究报告,ADHD患者在成人期更容易同时罹患各种精神疾病。如情绪问题,反社会行为、物质依赖等。

15、什么是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是一组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表现为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的疾病。包括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三种类型。

16、抽动障碍是不是很少见?

不是的,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抽动障碍是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目前报道:5%--20%的学龄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慢性抽动障碍在儿童青少年的患病率为1%--2%,抽动秽语综合征患病率为0.37%--0.71%。

17、抽动症怎么治?对短暂性抽动障碍或症状较轻者仅采用心理治疗,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或抽动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学习者,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心理治疗。(1)药物治疗:多巴胺阻滞剂:传统上国内多用硫必利、氟哌啶醇等第一代药物,因副作用大,服药依从性差;国外多应用第二代药物如阿立哌唑、利培酮,更容易接受。(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是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常用心理转移和认知行为治疗。心理转移法:临床观察发现,抽动症状在紧张着急时加重,放松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因此,当儿童抽动发作时,不要强制其控制,最好采用转移法,如发现患儿抽动明显时,可让他帮你把报纸递过来或做些轻松点的事。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可以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性质,减轻自卑因素,减轻患者因抽动症状所继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18、抽动症预后怎样?短暂性抽动障碍预后良好,症状在短期内逐渐减轻或消失,病程不超过一年。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的症状迁延,但对生活、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影响不大。抽动-秽语综合征预后较差,需要较长时间服药才能控制症状,一旦停止治疗,症状又会复现,再次用药可以再度减轻症状。若合并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惊恐障碍、品行障碍、抑郁症和阅读困难等问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业和社会适应能力影响较大。多数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在少年后期逐渐好转,少数持续到成年,甚至终身。

供稿:心理科门诊杜小芳编辑:刘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bb/6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