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糖尿病中9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在怀孕期间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维持正常的糖代谢需要胰岛素相应增加。
如不能代偿这一生理变化就发生了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早产、低体重儿、难产、巨大儿、先天缺陷等的几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孕妇的胎儿。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医院产科大主任许雅娟教授来为大家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问题。
许雅娟医院产科大主任
妊娠期糖尿病影响近期影响
对孕妇的近期影响:高血糖可使胎儿发育异常甚至胚胎死亡,流产率达15%-30%;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可能性比非糖尿病孕妇高2-4倍;易发生感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高10倍;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产程延长,易出现产后出血,手术产概率增加;再次妊娠时,复发率高达33%-69%;
对胎儿的近期影响:巨大儿发生率增加;胎儿生长受限;早期可导致胚胎死亡和流产,晚期早产的可能性增加;胎窘和胎死宫内的风险增加;胎儿畸形。
对新生儿的近期影响:胎儿肺成熟延迟,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脱离母体的高血糖环境后,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低镁血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
远期影响
孕妇:GDM孕妇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率高达33-69%。远期患糖尿病概率也增加,17-63%将发展为2型糖尿病。同时,远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增加。
新生儿:糖尿病产妇的后代在青少年期即可出现肥胖、糖耐量异常,成年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危险性增加。
是否要有计划的妊娠?年龄大于35岁、妊娠前超重或肥胖、家族糖尿病史、糖耐量异常,多囊卵巢综合症,GDM或分娩过巨大儿等病史的人,更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女性在怀孕之前应该加强其相关知识的了解,调整好心态和身体,避免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如果体重过高还需要先进行减重,做好孕前体检。
怎么及时发现?首先准妈妈要定期围产保健,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妊娠24-28周进行75g糖耐量试验(75gOGTT),OGTT检查前一日晚餐后禁食至少8小时至次日晨(最迟不超过上午9时),试验前连续3日正常体力活动、正常饮食,检查期间静坐、禁烟,这样才可确保检查的准确性。检查时5分钟内口服含75g葡萄糖的液体ml,分别抽取服糖前、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静脉血(从开始饮用葡萄糖水计算时间)血糖值分别低于空腹5.1mmol/L、1小时10.0mmol/L、2小时8.5mmol/L,任何一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及早发现妊娠糖尿病并予以控制,才能减少对母儿的影响。
控制标准妊娠期血糖控制满意的标准是:孕妇无明显饥饿感,空腹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两小时:4.4-6.7mmol/l;夜间:3.3-5.6mmol/l,不低于3.3mmol/l。
诊断GDM后,可先进行饮食调整和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目前关于血糖监测的最佳频率没有统一的标准,多为个体化的管理。通常推荐每天检测4次,即空腹与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同时根据血糖的监测情况进行调整。
怎么监测1.首先于高危门诊产检:原则上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而定,内容包括除常规产检外,必要时查血糖、尿糖及酮体;
2.胎儿发育有无异常的检查:在孕中晚孕期目前主要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进行产前筛查,尤其注意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的发育(推荐做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3.胎儿生长速度的监测:定期围保产前检查,通过宫高和腹围的测量大致了解胎儿生长情况,一般于孕中期和后期应每月行一次超声检查,监测胎儿发育,了解羊水量及胎儿血流情况等,亦要根据糖妈妈病情进行调整。
4.胎儿宫内发育状况的评价:孕32周起,注意胎动,每周一次胎心监护监测;必要时超声多普勒检查了解脐动脉血流情况。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对于糖尿病治疗及护理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来讲,相对于其它治疗方法,饮食控制更能确保孕妇及胎儿获得足够营养的同时,不会导致餐后高血糖症状发生,同时避免饥饿性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现象出现,亦可减少药物使用对母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饮食控制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首选措施和主要手段。合理营养的饮食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食用含水分多的茎叶类蔬菜,适量含糖量低的瓜果,减少主食的摄入,提倡低盐饮食。
在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占50%-60%,首选升糖指数低的粗粮,它是影响餐后血糖的主要营养素。如荞麦、玉米面、薯类和杂豆。蛋白质占20%-25%,应选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牛奶和豆浆、豆腐等豆制品。脂肪占25%-30%,脂肪选用植物油,适当少量的核桃、杏仁等坚果类食物加餐。同时每日补充钙剂1-1.2g,铁剂15ug及维生素等微量元素。
运动时需要注意什么?运动疗法是配合饮食疗法治疗GDM的一项重要措施。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宜,如散步、游泳、体操、上臂运动、太极拳等。
运动时需注意:
1、运动强度:一般为中等强度运动,即有轻度出汗,肌肉有略微酸胀的感觉。尽量选择自然环境。
2、运动时间:以餐后1小时为宜,不可过长,一般20-30分钟比较合适,避免发生低血糖。
3、运动的频率:餐后进行30分钟,每周3-5次有氧锻炼。
4、运动量的评估:原则上不负重、不引起早产,BP﹤/90mmHg,心率每分钟次以内。
5、胎儿的监护:运动前后注意有无子宫收缩、胎动频率及有无阴道流液等。禁忌症:心脏病、肺部疾病、糖尿病重症、妊高征、先兆早产、前置胎盘等。
怎样控制血糖?当饮食与运动治疗不足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时,需启用药物疗法。药物疗法主要包括注射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可用于妊娠期间口服降糖药是二甲双胍与格列本脲。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均可透过胎盘,由于其对GDM患者及胎儿的影响尚无定论,缺乏长期安全性的证据,因此药物治疗推荐首选胰岛素。
指南未能推荐任何特定的胰岛素治疗,主张个体化选用胰岛素种类和方案,不同的胰岛素剂型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特点,临床要灵活选择,合理搭配。
剖宫产1.GDM患者通过运动和饮食,血糖控制良好且无其他引产指征,应期待至预产期,到预产期仍未临产者,可引产终止妊娠;
2.用胰岛素后血糖控制良好者且无母儿并发症,严密监测下,妊娠39周后可终止妊娠;血糖控制不满意或出现母儿并发症,应及时收入院观察,根据病情决定终止妊娠时机。
3.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或既往有不良孕产史者,需严密监护,终止妊娠时机应个体化。
4.GDM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决定阴道分娩者,应制定分娩计划,产程中密切监测孕妇血糖,宫缩,胎心变化,避免产程过长;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及其他产科指征,如怀疑巨大儿,胎盘功能不良,胎位异常等产科情况者;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胎儿偏大(胎儿体重>g者)或既往有死胎,死产史者,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