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朋友圈看到了高合发布HiPhi-Z的新闻稿。有媒体前辈称之为“汽车公关文学的又一里程碑作品”,当然,那个“里程碑”被打了引号。
这里摘录几段给大家看看:
摘录1:
“高合汽车从宇宙时空概念出发,打造出贯通时空、面向未来,以及承载与用户共创定义的新世界豪华智能汽车品牌。”
摘录2:
“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丁磊从爱因斯坦处获得灵感,以思想‘穿越时空’,将永生的数字灵魂注入机器,创造真正的数字生命体,惊世骇俗的设计与‘机’因觉醒的人机交互,将20年后的未来科幻产品带至现实。”
摘录3:
“丁磊表示:作为一名‘非典型’物理学家,我相信唯有超前的思想,才能穿越时空。思想领先他的时代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你不能像爱马那样爱一辆汽车。因为马不像机器,它让人产生感情,而机器不会顾及人的感情。
但是,如果我们有能力把一个生命从出生以来的所有信息集中起来,并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就能形成数字永生,它将不需要依赖肉体而存在。而且,它将不断自我演变,延展它的生命。因此,基于数字生命的理念,高合汽车将数字灵魂注入机器,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创造真正永生的智慧数字生命体。让‘机’因开始觉醒,同时延续科技豪华的DNA,这就是DigitalGT。
新世界的车,不止是车,而是数字生命体,让机能直观曝露,让数字化灵魂外显,让互动表达更有生命感,从人性基因植入到数字机因觉醒,让用户领先一步抵达未来。新世界的用户,也不止是车主,更是玩家。高合HiPhiZ将数字幻想与现实世界并联,用‘机’因升级的思维和能力,为热衷探索与创造的高合玩家带去更多场景的创新和应用。”
摘录4:
“高合HiPhiZ命名灵感来源于对四维空间的解读,XYZ是空间坐标,T是时间轴,XYZ-T是人们所处的时空。HiPhiZ打破时空的边界,将20年后的未来带到现在,以‘数字GT’回答人们对未来的想象。”
▲科幻史诗式的新闻稿配图与赛博朋克式的文字也并不搭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这篇看似天马行空、赛博朋克感十足、遣词造句无所不用其极的文章,事实上非常贫瘠。
因为当我们冷静下来,以中学考试阅读理解的心态,认真研究行文内容,就能看到高合说的这些话,核心不过是:“为机器(汽车)赋予生命”、“机器(汽车)服务人类生理与情感”。
高合HiPhiZ作为一台智能机器(汽车),或者说通过自动驾驶、智能车机为这台汽车赋能,这个概念出现在几乎当今所有新车发布会上,既不科幻,也算不上超前。
我甚至可以想象的到,高合上下或许对发言稿和新闻稿进行了“高度拔到顶,气势震撼到满格、要有极致的科幻感、最好找个科幻迷来写”的要求。
然而在缺乏创造力的同时,我甚至没有看到一丝人文关怀。“新世界的车,不止是车,而是数字生命体,让机能直观曝露,让数字化灵魂外显,让互动表达更有生命感,从人性基因植入到数字机因觉醒,让用户领先一步抵达未来。新世界的用户,也不止是车主,更是玩家”——车是“数字生命体”,于是用户成为“玩家”。
原来为机器赋予生命的目的,就是供人类玩乐的?
我不敢信这些文字是真正的科幻迷所写的。因为科幻迷会知道,把机器人当成玩乐对象——这种想法不仅冷酷傲慢,而且愚蠢至极。要知道不管是智慧还是机体素质,人类和机器人对抗都毫无胜算。文章的作者或者是市场部大概是没看过动画版《黑客帝国》:不知道机器人为什么要暴动、创造Matrix、把人类变成人形电池。
放下这些关于科幻的宏大命题,我们来说说这篇新闻稿本身。
高合这套天花乱坠的说话方式是跟谁学的?
一定有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贾跃亭。这个答案当然没错。但不能所有的锅都由一位远离中国汽车市场多年的人来背,很显然,这一套堪称癫狂的营销话术,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上,已经蔚然成风。
早在年上海车展时,我参加过一场对某品牌管理层的群访,当时一位目测不到五十岁的研发高管在采访中侃侃而谈“失控”与“不确定性”,让人耳目一新:我听不懂,但我大为震撼。
如果你留意的话可以发现,盛行于汽车营销界的这套价值理念,也掺进了一些乱七八糟且让人耳熟能详的东西,也就是“癫狂式互联网话术”。今年初,某场品牌发布会上,这种表达方式可以说是彻底过火。
整场发布会里充满了“技术革命”、“生命感的智能体验”、“原子化”……这样的描述。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就是在刻意追求这种让人似懂非懂的状况。
另外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讲话发生在一场论坛上,一系列空洞乏味的宣讲之中,“场景方法论提出者、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负责的那十几分钟,是仅有的有趣段落之一。那其中存在着对产业的观察,并且通过观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但问题是:他从来不会把结论说出来。
他也有自己的理论,但他也不会把理论说出来,而是包装上一层又一层很炫或者说是很玄的自创概念。十几分钟的演讲下来,很容易让人产生那种“结论得靠你自己悟”的感觉。
第一次的时候,还觉得有点意思。第二次在某个活动再看到他上台演讲,我就只盼着赶紧结束回北京好好补一觉。
稍微留意一下,你可以看到这位专家说的话充满了“小场景”、“全链路”、“新纪元”、“新物种”这样的名词。说实话,在不仔细思考的情况下,我不太懂这些都是什么意思。
我在思考的是,这种打哑谜的表达方式(话说一半、用自创概念替代通俗语言),用户究竟能够听懂几分?
我们回头看看上文提到那场年初发布会上的关键词,再加上这次高合发布会的关键词——“数字灵魂”、“‘机’因觉醒”、“数字GT”、“技术革命”、“生命感的智能体验”、“原子化”——这些概念杂糅在一起,这种说话方式何止是一脉相承,简直是一模一样。
正经的造车公司通常不会这样的讲话,新造车公司以“蔚小理”为代表的发布会上,最多也就是说说「云」、「全栈自研」,印象最深的是各种花样数据的“直给”(比如用户最爱听的歌、最爱说的词)——力求每句话每个字都能让人听懂。
恰恰就是某些传统车企,才会在发布会上无限拔高智能的定义,就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学习成果。炫耀是否有错、炫耀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暂且不讨论,我想说的是:
这种用户听不懂的说话方式,其内在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