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HELLP综合征患者行剖宫产的麻

本文作者为医院麻醉科黑子清*王韧,本文已发表在《麻醉学大查房》上。

1.病例摘要

患者女,27岁,体重70kg。因“停经38周,乏力伴尿黄2d,加重并突发右上腹痛5h”急诊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初次妊娠,无规律产检。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96次/min,呼吸频率24次/min,血压/mmHg(1mmHg=0.kPa),神志略烦躁,轻度贫血貌,皮肤和巩膜轻度黄染,全身无瘀点、瘀斑或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异常肿大,双肺未闻明显异常;双下肢水肿3+。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红细胞(RBC)3.56×/L,血细胞比容(Hct)30.5%,血红蛋白(Hb)95g/L,血小板(PLT)42×/L,余项正常;尿常规:尿蛋白(3+);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27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62.5s,纤维蛋白原(FIB)1.6g/L;D-二聚体含量测定:μg/L;生化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U/L,谷氨酰转移酶(GGT)U/L,白蛋白(ALB)26g/L,总胆红素(TBIL)mmol/L,直接胆红素(DBIL)mmol/L,间接胆红素(IBIL)95mmol/L,尿素(BUN)12.3mmol/L,肌酐(Cr)μmol/L,其余电解质检查结果正常。急诊彩超显示:宫内妊娠,头位,单活胎,胎儿大小相当于妊娠足月,羊水混浊,胎盘成熟度I度;肝脏增大,未见明显低回声或异常血流区;肝内外胆管及胆囊未见明显异常。拟行急诊子宫下段剖宫产+剖腹探查术。

2.麻醉管理

2.1术前评估

2.1.1实际麻醉术前评估

2.1.2术前评估分析

2.1.2.1HELLP综合征的诊断

HELLP综合征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的严重并发症,妊高征并发溶血、肝功能损伤引起的肝酶升高、血小板(PLT)减少,被称为HELLP综合征。90%HELLP综合征产妇会发生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一般在妊娠36周前发病。HELLP综合征是由于血管内PLT激活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引起PLT下降的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BP)升高、浮肿、蛋白尿、头晕、眼花、恶心、呕吐。主要实验室检查异常为血红蛋白(Hb)下降、网织红细胞增多、胆红素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不同程度升高,PLT计数下降等。其中HELLP综合征的严重程度除与PLT计数相关外,还与AST和LDH水平成正相关,ASTU/L及LDHU/L称为暴发型HELLP综合征,死亡率接近%。

研究表明,HELLP综合征的发病率在国内约为2.7%,在国外则为4%~6%,经产妇多见。5%~15%的子痫前期患者合并HELLP综合征,而重度子痫患者合并HELLP综合征的概率高达10%~20%,该病对母婴危害巨大,可使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加。HELLP综合征增加产妇围术期各器官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病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达21%,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7.7%,肺水肿发生率6%,少数还会并发肝被膜下出血(0.9%)、肺栓塞、脑血管意外,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时,产妇死亡率达3.4%~24%。早产发生率达70%以上,围产儿死亡率达7.7%~60%[1]。

2.1.2.2严重肝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变化

2.1.2.3HELLP综合征患者的术前准备

2.2术中管理

本例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手术风险为中危,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病情分级Ⅳ/E,选择起效快速、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经肝肾代谢少的麻醉药物行麻醉诱导和维持,围术期应避免低血压影响肝脏的灌注,避免加重肝脏损害;实施有创血压监测,并准备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充分了解患者凝血功能状态,并积极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如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及冷沉淀等血制品和凝血药物等,尽可能改善凝血功能;患者因凝血功能差,术中可能发生大出血,应配备足量红细胞。

2.2.1实际麻醉术中管理

2.2.1.1麻醉诱导

2.2.1.2麻醉维持及术中事件处理

2.2.2术中麻醉管理分析

2.2.2.1循环功能的支持

2.2.2.2肝功能的维护

由于患者存在肝功能严重障碍,必然会改变麻醉药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故麻醉诱导和维持所需剂量应根据患者反应确定。同时,在围术期的伤害性因素作用下,肝功能损害会加重,导致术后肝功能恢复困难,甚至有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使患者失去生存的机会。因此,麻醉中降低损伤因素的作用并保护肝功能十分重要。

手术和麻醉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

麻醉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大多数麻醉药都需要在肝脏中降解。若给予肝病患者正常剂量的麻醉药物,其药效时间会延长,甚至引起深度昏迷的严重后果。

麻醉方法、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①麻醉和手术主要通过改变肝血流量而影响肝功能。②在收缩压不低于80mmHg时,肝脏自身调节机制可使肝血流量维持不变,否则肝血流量减少,肝功能受到影响。③临床麻醉可导致肝血流量减少的原因包括:缺氧时α受体兴奋;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有减少肝血流量作用;酸碱平衡失调,如低二氧化碳血症和碱中毒导致肝血流量减少;正压通气导致胸内压增高,腔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肝静脉压升高致肝血流量减少;交感神经兴奋、直接压迫血管、失血失液过多等均可减少肝血流量。

肝功能不全患者围术期肝功能保护策略

术前以“保肝”为主,包括:①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增加糖原贮备。②改善凝血功能。③必要时输注适量血浆或白蛋白。④对于贫血患者,可多次少量输血。⑤术前1~2h,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以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术后感染。

围术期合理用药,总原则如下:不宜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排泄的药物;镇静药和镇痛药作用时间均会延长,用药量需减少;吸入麻醉药优于静脉麻醉药。

术中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尽可能缩小手术范围、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及术后感染率。减少出血,避免长时间的低血压、缺氧,减少对肝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术后处理:①加强监测。②继续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感染。③调整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④改善凝血功能。⑤术后积极加强保肝治疗,给予适量的血浆或白蛋白及氢化可的松,以利于肝脏修复和再生。⑥保持腹腔引流通畅。⑦对有出血倾向或渗血多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⑧术后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防止肺部并发症。⑨预防应激性胃黏膜损伤。

2.2.2.3凝血障碍的处理

2.2.2.4肾功能的保护

HELLP综合征患者常合并溶血,从而导致梗阻性肾损害。此外,术中出血较多,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降低,肾灌注不足,可进一步加重肾损害。因此,在手术中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增加肾脏灌注,必要时使用呋塞米或甘露醇等利尿剂,使得患者的尿量维持在2mL·kg-1·h-1以上[3]。

2.2.2.5麻醉药物对新生儿的抑制作用

2.2.3本例患者的术中管理实践总结

2.3术后管理

2.3.1实际术后管理与术后可能发生事件分析

2.3.2本例患者术后管理实践分析

参考文献(略,具体见全文)

(《麻醉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白癜风的治疗与预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zs/2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