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那些事新生儿大小便的观察和护理

一、新生儿小便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正常尿色与尿量:新生儿可在分娩中或出生后立即排小便,尿液色黄透明,开始量较少,一周后排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20余次。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尚无小便排出时,应该请医生检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泌尿道畸形。

护理中要及时更换纸尿裤或尿布,防止尿布疹的发生。还要选择好纸尿裤的品牌,防止发生过敏。

鉴于纸尿裤和尿布的作用各有利弊,建议夜晚使用纸尿裤,白天使用尿布,交替使用更合理。

纸尿裤的利和弊:利是吸水性好,可保证宝宝的小屁屁干爽。弊是因为有隔尿层,会造成不透气现象。

尿布的利和弊:利是干爽时的透气性好,弊是尿湿的时候不透气,并且会浸禢宝宝的小屁屁。

二、新生儿大便的观察和护理

1、新生儿正常的大便特点:

(1)胎粪:呈墨绿色、略带黏液。产后2-3天排尽。若产后胎粪不能排出,就会发生胎粪性肠梗阻,会出现呕吐腹胀。

(2)母乳喂养的小儿大便呈金黄色,夹杂着一粒一粒的奶块,糊状,黏稠不臭。一天2-3次,3个月后每天1-2次。

(3)牛奶喂养的小儿大便呈淡黄色,略干,每天只有1-2次。

(4)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便便偏稀,颜色金黄,次数偏多,每天3-7次左右。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便便成型,颜色为黄色,次数少,每天2-3次左右。

2、不同的大便观察:

1、胎便:宝宝出生头一两天排出的便便即为胎便,通常是黑黑的颜色(类似深黑或墨绿色黏土状),出生第三天以后,就渐渐成为转型便,介于黑色与黄色之间的棕黄色粘稠便。(如果不是刚出生的宝宝出现了黑色大便,就考虑是肠道问题,需咨询医生。)

绿便:因为人的胆汁是绿色的,由于肠道蠕动过快,胆汁未来得及变成黄色就排出去了,于是出来的就是绿色的便便。导致肠道蠕动过快的原因很多,比如受凉,乳糖摄入过多等。

特别提醒,当宝宝处于饥饿状态时也会肠道蠕动过快,会出现稀且量少的绿便。

2、铁元素吸收不完全,当便便被排出体外,暴露空气中后氧化成绿色了,多见于奶粉喂养的宝宝。

3、泡沫:便便带泡沫是糖代谢不完全的产物。若纯母乳喂养,常见于前奶吃的多,后奶吃的少;也可能妈妈吃的甜食较多。若奶粉喂养,考虑奶粉中的糖分是否过多。

4、奶瓣:其实就是没有消化掉的脂肪。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消化不良,或者吃过多导致营养过剩,消化不掉就排出体外了。

5、油状物:宝宝的大便发亮、油油的,偶尔放屁都带点黄色油状物。主要是油脂摄入过多,消化不掉导致。常见于纯母乳喂养,与妈妈的饮食过于油腻有关。

6、蛋花汤样:黄色,水分多、粪质少,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也不佳,就表示宝宝可能患有病毒性肠炎。

7、豆腐渣样:便便为黄绿色带粘液的稀便,有时呈“豆腐渣”样,这表示宝宝可能患有霉菌性肠炎。

8、鲜红色:表示出血的地方距离肛门不远,可能与肛门裂伤有关。

9、暗红色:如果肠道里面有不正常的组织或息肉,会造成不正常的出血。而且大便在经过肠道时,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因为血色素会和肠内细菌发生作用,所以颜色不会是鲜红,而是暗红色。

10、黑色:如果是上消化道的出血,比如胃或十二指肠出血,颜色就会是黑色的。越高位的消化道出血,大便的颜色会越黑,越接近肛门的出血,大便颜色越鲜红,而中间段消化道出血,大便则会呈现暗红色或是咖啡色。

11、灰白色:正常的大便因为有胆汁,所以会呈现黄色或绿色,但如果大便呈灰白色,看上去像白陶土,可能是胆道阻塞,胆汁进入肠道的通道阻塞导致消化道内无胆汁,导致大便呈灰白陶土样。

凡是属于以上7、8、9、10,这几个情况,都是属于异常大便,孕妈妈如果发现宝宝有这样的情况,医院找医生进行诊疗。

三、护理

每次便后一定要用柔软的方巾、医用棉球、湿纸巾沾洗,不要用热水,温水为宜,尽量选择流水清洗的方式,避免细菌感染。洗后要用棉布沾干而不是擦干小屁屁,再使用纸巾沾干。

如果肛门红肿并伴有小疙瘩的情况下,要用医用棉签沾鞣酸软膏或雷酸软膏涂抹患处。如果更严重出现破皮的现象,不要涂抹药膏,用炸花椒的香油涂抹患处效果会更好。

相关内容:

孕期调护—孕妇衣着应注意什么?

孕期调护—孕妇如何注意休息?

孕期调护—怀孕后生活上应注意什么?

怀孕后孕妇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妊娠期糖尿病会在胎儿出生后消失吗?

妊娠期糖尿病之“黎明现象”

孕期调护——孕妇的居室要注意哪些事情?

孕期调护—妊娠期工作选择与劳动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yd/9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