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起跑线”的概念被人们提起。现在的孩子,从小到大,便被告知不能输在各种“起跑线”。以至于,还没出生的孩子,就被要求不能“输在起跑线”。
所以这个国庆节你是不是又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各种进补,让宝宝的营养赢在起跑线,想生出一个大胖小子/闺女。
但,你可能不知道:
这条“起跑线”,其实是“危险线”
对于胎儿来说,并不是越重越好。产科医生把出生体重超过克(8斤)的胎儿称为“巨大儿”,这是孕期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营养过剩孕妇逐渐增多,巨大儿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目前国内约有7%的新生儿体重超过8斤。
巨大儿的出生,对于胎儿和母亲都是非常大的考验。
对母亲来说:
增加母亲难产的几率
分娩时出血量增加
会阴撕裂甚至子宫破裂风险增高
对胎儿来说,通常需要助产,所以很可能引起:
颅内出血
锁骨骨折
臂丛神经损伤等产伤
即便是度过了危险的分娩期,巨大儿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危险。他们容易发胖,成为“小胖墩”,成年后也很容易成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并且,前列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也会更高。
哪些宝宝更容易超重?
这些宝宝天生更重:
1、男胎平均体重会比女胎重一些
2、父母的基因和身材等遗传因素影响
3、二胎会比一胎出生时重(如果一胎是巨大儿,二胎是巨大儿的风险更高)
这些妈妈容易生巨大儿:
1、准妈妈在怀孕前就超重或肥胖
2、怀孕后不断增加营养,体重飙升
3、孕妈怀孕前或怀孕中被诊断为糖尿病
4、高龄产妇、分娩孕周太迟等
如何避免生出巨大儿?
●按要求产检
在发现怀孕后,建立孕产妇保健档案,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产检。
医生会根据孕妈的产检结果,评估孕妈是否健康,以及胎儿的发育情况,尽早进行指导,减少巨大儿的出生。
●控制孕期体重
医院根据不同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推荐了孕期适宜体重增长值(见下图)。
控制孕期体重,这样做
●整个孕期补充叶酸,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
●孕早期且没有早孕反应的孕妇保证孕前基本的膳食平衡即可,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食物摄入,防止早期体重增长过多。
●孕晚期增加奶(克/日),鱼、禽蛋、瘦肉(共计50~75克/日)的摄入。超出这基础上的过剩的营养最终都只会变成妈妈和宝宝的脂肪。
●除了一些特殊疾病外,大多数的活动和运动对于孕妇而言都是安全且有帮助的。孕妈在中/晚孕期应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比如:快走、游泳、打球、跳舞、孕妇瑜伽等等,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特殊人群,这样控制体重
●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孕妈
在孕前减重至正常范围是首要的,这样可以明显降低孕期的风险,减少巨大儿的出生。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妈
根据产科或内分泌医生建议,通过生活方式、饮食运动、药物干预降血糖,这是减少巨大儿发生的有效方法。不用担心药物对胎儿造成影响,比起药物,高血糖带来的风险更大。
--Theend--
审核专家
张庆英,普通生理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导。
专业擅长:
高危产科(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肝炎、不良妊娠、妊高症、双胎),正常妊娠,常见妇科疾病(例:不孕不育、阴道炎、宫颈炎)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三下午、周四上午(杨浦)
撰文:段晓宇
编辑:李妙然、刘兴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