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绿标收听《论语心得》主讲:北辰
国学智慧,美好人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孔夫子告诉我们:读论语名句,学做人智慧。
在中国,做人与做事,最重要的莫如两个字:道与术。
而历史有两位先贤,用两部作品,将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
一位是至圣孔子,用一部《论语》,说透了何为为人之道。
一位是史圣司马迁,用一部《史记》,道尽了何为处事之术。
跟《论语》学做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真正高情商的人,应当懂得换位思考,会让你难过的事,那就坚决不要对别人做,不论语言还是行为,都不要强迫对方接受,让对方徒增烦恼。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既是孔子对弟子的基本要求,又是《论语》做人之道的基本准则。
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种促狭的视野,往往看不穿事物的全部。
以自己的视角去看整件事,那么事事都不称心;
以自己的观念去妄论他人,那么人人都不如意。
真正受欢迎的人,他们不只用自己的观念评价别人,也会用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用的下别人的错,才有更多人宽容你。擅长尊重别人的人,总有跟多的善意来敲门。
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孔子的弟子子贡家境富裕,也喜欢帮助贫苦的人,人人都称他为君子,于是有点小自满。
于是子贡问孔子:“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他在穷苦时不谄媚,富裕时不骄横,您觉得怎样?”
孔子回答他说:“这样也算不错了,但还是不如贫穷时依然乐道,富贵时依然好礼的人”。
子贡恍然大悟,他问老师:“《诗》中写道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这样吗?”
孔子满意地对子贡点点头。
《论语》所说,不外乎君子之道。怎样才是真君子呢?
人们心中修养良好的人,自我修行就像加工玉器,切割之后还要磋,雕琢完毕还得磨。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哪些人品贵重,人缘又好的人,从来不会放弃对于道德素养的学习。
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用公正的心态认识问题,并且不因为自身爱好而带着偏见解决问题
他们知道,自己不会永远正确,自己的偏好,对于整个团体而言,也能制造困难。
小人却是自私又浅薄的,只对奉承的人感兴趣,也只对有利可图的事最上心。
儒家主张“大公无私”、“德配天地”。
孔子也曾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人的境界和行为要像天一样包容万物;像地一样承载担当;像日月一样惠及大众。
在我们身边,也是那些富有正能量的人更受人欢迎。
4.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段
或曰:以德报怨如何?”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儒家的核心思想归结为一个字“仁”,孔子也要求他的学生要德被苍生。
但是孔子所说的仁慈和善良都是有底线和原则的。
把最宽容的心态都留给了伤害你的人,那么爱你的人则么办呢?
真正的善良那里是有求必应,而是将心比心。
真心换真心,虚情无实意,你恶我放手。
面对心里只有刻薄和嫉妒的毒蛇,我们没有必要当那个无私的农夫。
跟《史记》学做事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我记得《淮阴侯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楚汉争霸时期,汉军大败赵军,李左车成了败军之将。
虽说成王败寇,可韩信不计前嫌,招揽了这位经验丰富的将领。
韩信善于采纳建议,每次作战前他都会自习研究,听取下属的意见。
李左车是降将,原本没有什么地位,才能也不及韩信,可韩信却听取了他的建议。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便是出自李左车之口。
这不仅是他的谦辞,更是对韩信做事的高度评价。
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千万次的经营谋划总会有一次失误。
普通人只要肯动脑筋思考,也总会有收获的时候。
后来正是因为李左车的建言,韩信才能顺利地平定燕赵之地。
2.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汉书·司马相如传》中记载,汉武帝迷恋狩猎,达到如痴如狂的程度。
他已不满足于带领武士合围捕猎,而是手持戈矛,亲身和野兽搏斗。
司马相如曾多次陪同汉武帝狩猎,对其危险性十分了解。
于是写了《谏猎书》,上书劝谏说:“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危险大多隐藏在常识的盲区里,并且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忽然显露出来,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有所准备,就能提前减少失败率。
《论语》里也有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如果你既没有眼前路,又没有身后身,你的麻烦会更多。
3.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
“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这是西汉初年著名谋士蒯通劝告韩信的一句名言。
功业很难成功而容易失败,机会很难遇到而容易失去;时机一旦错过,就不会再出现。
当年韩信兵锋直指天下,完全可以自立为王,却因为优柔寡断,断送了大好前程。
后来韩信被刘邦夺去兵权,又被吕后骗杀于宫闱,临死时才幡然醒悟:“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天意如此。”
老子有云:“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亦有一句俗语,叫做“登高跌重”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机遇。抓不住,就是无可挽回。
成就越高的人,错失机遇之后要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
正所谓:“一念之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只有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才能把握成功,掌握自己的人生。?
4.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商君列传》中有一段对话。
商鞅得意于自己变法的成就,问谋士赵良如何评价自己的治理成果。
赵良向他指出了变法的弊端,劝诫他及早抽身,并且在史书上留下一句千古名言:“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听了他人的批评,能自我反省,叫做聪明;
察觉自己的缺点,主动检讨错误,叫做明智;
能自觉克服自己的私心,就可以被称作强者了。
可惜当时商鞅正值春风得意,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劝谏,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支持他变法的秦孝公去世后,他在新王手上被车裂了,并诛灭全族。
人非圣贤,有弱点、会犯错,这不可怕。
就怕的自我膨胀,自负的心态会蒙蔽你的眼睛。
满招损,谦受益。看不到自己缺点的人,自然很难得到肯定。
高情商的人,都懂得三省吾身,虚心接受批评。
《新唐书》有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跟《论语》学做人,跟《史记》学做事。
修行圣人之道,洞悉处事之术。
-推荐阅读-
国学人生
▲长按识别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医院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