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功救治一重型胎盘早剥并发DIC高危产妇
导读12月28日,一名孕妇凌晨在家中突然出现剧烈下腹痛,随即出现头晕、冷汗、四肢疲软,于早晨8:40被送到医院。医院大厅时,医院迅速启动应急方案,急行查体:当时患者面色苍白、表情淡漠,重度贫血貌,血压70/40mmHg、休克指数1.7、超声显示“胎儿未见胎心胎动、胎盘增厚、与宫壁间有液性暗区”,生命危在旦夕,一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抢救工作瞬间展开,术中诊断为“失血性休克、重型胎盘早剥、子宫胎盘卒中、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经过前后7个多小时惊心动魄的大抢救,终于把孕妇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经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不仅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而且保住了她的子宫。
突然腹痛胎停高龄产妇遭遇晴天霹雳家住南通市开发区已孕36周的施女士还有半个月就到预产期了,因为36岁再次生育已属高龄,平常施女士很是小心翼翼,家人也是极尽呵护。12月28日早上6:30左右,施女士突然觉得肚子痛,持续不间歇,惊恐不已的她慌慌张张地喊来丈夫,给她进行了腹部按摩,而情况未见好转,感觉胎动渐渐消失了,下腹痛呈持续性加剧,头晕,流汗。家人于是立即将她送到医院,8:40医院时孕妇脸色苍白,已出现意识障碍。施女士的妈妈一边哭着一边对着旁边的医护人员喊着“快救救我女儿,快救救我女儿……”。
5医院迅速开通急救绿色通道
8:40
在医院门诊大厅巡视的祁国群副院长发现意识障碍的施女士后立即组织大厅的护士用平车推送至B超室,并发出紧急信号,通知门诊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医院抢救小组人员迅速抵达B超室,医院院长现场指挥。以王平院长、黄裕冲副院长、王林燕副院长、苏玲娣主任、高海波主任、张玉蓉主任、钮曙娅主任、季美英主任、赵琴主任等妇产科、内科、麻醉科、医务科、护理部、影像科专家组成的急救小组分别于同一时间实施各种检查与紧急会诊。
8:43
医生报告:患者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血压70/40mmHg,心率次/分,休克指数=1.7,晚期妊娠腹型,宫底位于剑突下三指,硬如板状,无胎声,胎位触及不清。
护士报告:P:次/分(弱)R:18次/分,血压70/40mmHg,迅速开通两条静脉通道,抽血备查,补充血容量,给氧,术前导尿、备皮、备血。
B超报告:晚期妊娠,单胎头位,符合妊娠36W;最大羊水深度42m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增厚至86mm,回声不均,胎儿未见胎心搏动,考虑胎盘早剥。
急诊化验报告:RBC:2.25*/L,Hb:56g/L,WBC:14.89*/L;N:78.0%,PLT:71*/L。
手术室报告:已做好急诊“剖宫取胎术”准备。
总值班报告:紧急调度救护车去市中心血库取血。
8:45
术前诊断:死胎、重型胎盘早剥、失血性休克,需立即行“剖宫取胎术”。院方向孕妇家属发病危通知书,并说明术中可能发生的一系列病情变化的险情后,家属表示理解并急切要求手术。
就在会诊的过程中,孕妇各项生命体征急剧下降,来不及等家属办理缴费手续,祁国群副院长通知立即将孕妇送手术室准备手术。从门诊接诊到会诊结果出来整个过程只有5分钟。
惊魂7小时孕妇死里逃生8:50
孕妇施女士被推进手术室,给予全麻后,行剖宫取胎术。无影灯下,医护人员临危不惧,沉着应战。麻醉监护、术中给氧、补液、输血、升压,主刀、一助、二助配合默契……手术在有条不紊中快速进行。
苏玲娣主任一打开产妇腹腔,见其子宫前壁表面呈紫蓝色,判断为子宫胎盘卒中,结合其全身多处皮肤瘀斑,立即给予肝素钠单位腹部皮下注射。切开子宫破膜见血性羊水约毫升……以LOT位快速取出了一名g女死婴。娩出胎盘时,喷涌出大量鲜红色血液及暗红色凝血块,出血量约毫升(称重法),这是一种典型的胎盘早剥(手术中发现剥离面积超过1/2,属于重度胎盘早剥)。由于子宫卒中,胎盘娩出后子宫出血仍然十分猛烈,苏玲娣主任迅速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出血明显减少。
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苏玲娣主任深知胎盘早剥合并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危险性,只有尽快切除子宫,才能挽救她的生命,可那样她将永远失去做母亲的权力,考虑到患者还有生育的要求,决定想尽一切办法保住了患者的子宫,立即用热生理盐水纱垫热敷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持续约30分钟,子宫表面蓝紫色逐渐转变为淡红色,患者的子宫收缩也好转了,术中探查双侧附件外观无异常,通过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后,病情逐步稳定。
在进行急诊手术、止血的同时,治疗休克、DIC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由于大量失血,并由于胎盘早剥,DIC的指标如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测不到,PT时间明显延长,D-二聚体明显升高,如果DIC不能及时有效控制,会出现血无法凝固,输入体内的血液也会流失,导致死亡。
抢救小组多次与市中心血站沟通,在全市血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向和美家提供大量血球、血小板、血浆、冷沉淀。同时给予升压、抗过敏、纠酸、抗凝等一系列治疗,总计输注血液制品0多ml。
随着一袋袋血浆和液体输入患者体内,16:00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可以返回病房。经过长达7个多小时的抢救,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并且保留了子宫。术后给予抗感染、输血、补液、促宫缩等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全体医护人员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一些。
出血近ml她身上的血几乎换了一遍
术后王平院长感叹地说,施女士手术前后共失血近ml,几乎全身血液换了一遍。在医学上对重型胎盘早剥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孕妇抢救难度相当大,如抢救不及时,容易并发多器官的功能衰竭,且无法保留子宫,无法再生育,死亡率高达95%。而像施女士如此发病急、病情重的病例非常罕见,医生还想尽一切办法保住了她的子宫,应该说施女士非常幸运。
术后第二天8:00查房,产妇生命体征平稳,予以停心电监护,第三天,患者贫血外观逐渐好转,目前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施女士病情日趋平。
平安度过跨年夜,施女士恢复的很好,脸色越来越红润,年1月4日,在经历了人生这不平常的8天,施女士康复出院。一家人如同劫后余生,这份喜悦无与言表,施女士的妈妈激动地说:“我女儿在里面7个多小时,我哭了7个多小时,我的心一直揪着啊。谢谢你们和美家的医生和护士,是你们挽救了我女儿的生命,挽救了我们家庭,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只有一句:谢谢!”
DIC抢救及时和美家产科出血急救技术已达到先进水平
据悉,重型胎盘早剥是极其凶险的产科并发症,约80%以上的患者存在妊高征而未被重视,一旦发生,胎儿死亡几乎不可避免;胎盘早剥由于大量失血,同时胎盘、羊水等促凝物质进入血液系统,使DIC持续存在和控制困难,往往多切除子宫。
在此例患者的救治中,医院的专家及早采用抗凝,及时采用了大量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血浆,有效地控制了DIC的发展,既保留了患者的子宫又保住了患者的生命。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标志着医院在产科出血性疾病救治方面的专业技术素质已达到先进水平。
此次产妇成功抢救,医院各科通力协作,离不开主管医生敏锐的临床观察力、精湛的医技及高度的责任心,更离不开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与团结协作,正是这种抢救病人时凝聚的团队精神和与死神争分多秒的赛跑精神赢得了最后的成功,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手术室、B超室、检验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一路绿灯开放,通力合作,为抢救提供了最充分的有利条件,充分体现了医院产科的综合实力和救治危重病例的能力。
开业7年以来,医院始终把医疗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实行专家团队管理集群一对一°全方位守护,创造了万例产妇安全分娩的记录,成功抢救了多例羊水栓塞、胎盘植入、中央型前置胎盘、重型胎盘早剥、脐带脱垂等危重产妇,保障了生命的安全。
病名解读:
失血性休克
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当血容量不足超越代偿功能时,就会呈现休克综合病征。表现为心排出血量减少,尽管周围血管收缩,血压下降。组织灌注减少,促使发生无氧代谢,导致血液乳酸含量增高和代谢性酸中毒。血流再分布使脑和心的血供能得到维持。血管进一步收缩会招致细胞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致使体液和蛋白丢失,加重低血容量,最终将会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典型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凉、湿冷(常常有花斑),心动过速(或严重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外周静脉不充盈,颈静脉搏动减弱,尿量减少,神志改变,血压下降等。
胎盘早剥(重型)
以内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3,同时有较大的胎盘后血肿,多见于重度妊高征。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腰痛,其程度因剥离面大小及胎盘后积血多少而不同,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以至面色苍白、出汗、脉弱及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可无阴道流血或仅有少量阴道流血,贫血程度与外出血量不相符。腹部检查:触诊子宫硬如板状,有压痛,尤以胎盘附着处最明显。若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则子宫压痛多不明显。子宫比妊娠周数大,且随胎盘后血肿的不断增大,宫底随之升高,压痛也更明显。偶见宫缩,子宫处于高张状态,间歇期不能很好放松,因此胎位触不清楚。若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2或以上,胎儿多因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重型患者的胎心多已消失。
子宫胎盘卒中
子宫胎盘卒中(Uteroplacental-apoplexy),又称库弗莱尔子宫(Couvelaire-uterus),即胎盘早剥发生内出血时,血液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随着胎盘后血肿压力的增加,血液浸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甚至变性,当血液渗透至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紫蓝色瘀斑,称为子宫胎盘卒中,子宫肌层由于血液浸润,收缩力减弱,造成产后出血。
胎盘早期剥离时,发生内出血,血液积聚于胎盘子宫壁之间,压力逐渐增大而使血液侵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分离,还可断裂变性。血液浸润深达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出现紫色瘀斑,尤其在胎盘附着处特别显著,称为子宫胎盘卒中。
更严重时,血液可从子宫肌层渗入阔韧带及输卵管系膜等处,甚至可能经输卵管流入腹腔,因此,胎盘早期剥离或子宫胎盘卒中发生时,病人必然有剧烈腹痛表现。
子宫胎盘卒中是重型胎盘早期剥离,处理时应根据产程进展情况和产妇一般情况综合考虑,一般子宫眙盘卒中,多不影响子宫收缩,但产程进展不好,产妇情况恶化,应剖宫产结束分娩,手术中若胎儿胎盘娩出后给予子宫收缩剂,子宫收缩仍然不好,出血不止,不能控制,则应在输血输液的同时作子宫切除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促发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两种矛盾的表现在DIC疾病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并构成特有临床表现。在DIC已被启动的患者中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将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尚无发病率的报道,DIC病死率高达31%~80%。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