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手机越贵打车越贵是怎么回事儿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m.39.net/pf/a_6416850.html

近日,

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冲上微博热搜。

而这一话题,

要归因于上海复旦大学一名教授的实测调研。

最近,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带领团队做了一项“手机打车软件打车”调研。他们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和重庆,专门打车多次,花费元换回了下面这份打车报告。报告显示: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

苹果手机打车最贵

统计数据显示,用苹果手机打车,更容易叫来价格贵的舒适型车辆,这个比例是安卓手机的3倍。

手机越贵,打车越花钱

安卓手机则不同,数据显示,如果手机价格越贵,叫来舒适型车辆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用安卓旗舰手机打车明显比低端安卓手机贵不少。

实际车费比预估要高

研究还发现实际车费比预估费要高,而这样的情况占比高达80%。网约车司机也表示实际车费肯定比预估价高;因为没有各种打车补贴和优惠,苹果手机的价格会贵一点,现在打车也确实更难。

视频中的司机表示:

“预估价是为了吸引你(来打车)”

↓↓

为了验证这份调研,记者在深圳做了调查,其中两位用华为手机的市民同时搜索深圳东湖公园,发现两者打车费差距6块钱。并且打车费更贵的市民手机购买的价格也贵一些。同为华为手机,同一时间同一行程,不同价格的手机,产生的“一口价”费用也不同。市民表示,虽然只有几块钱差价,但是依然有种被坑了的感觉。

同样到东湖公园,记者用苹果手机做了测试,“一口价”一位需要31.5元,另一位则需要33.38元。但因为有6.68元的优惠券,所以最终价格是26.7元。可见“苹果手机用户的打车费更贵”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优惠券也是考虑的因素。

对调研中发现的,实际车费比预估价要高,有业内人士称,这就是“大数据宰客”,它的实质和“大数据杀熟”是同一个套路。

对此,有网友指出:这事是不是该管管了,不止这一个行业啊,大数据还真成了宰割百姓的利器了。

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是真的,都是苹果手机,出发地目的地相同,自己和老公能差一倍多,自己是老用户,老公是新用户。

而在评论中,最常见的还是呼吁“整治”的声音。

另外,记者还做了测试体验。在使用苹果手机滴滴打车软件时,系统会自动选择特惠快车、快车和礼橙专车三个选项,如果你不注意看选项,不去手动勾选掉礼橙专车这一选项,来的都是礼橙专车,而同样行程,快车和礼橙专车价格差近50%。

换个平台就能不被“宰”?

并不能。深圳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部长洪培林表示:平台它不是通过人工去进行干预定价的,它完全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算法,也就是说你切换不同的平台,也很难获得一个比较公平的价格。因为行业跟市场,人才是流通的,技术也是流通的。

目前,滴滴方面尚未回应孙金云教授团队这一大数据结论。记者又咨询了另外几家打车平台,对方均表示不予置评。

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杀熟”现象成为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hl/7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