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老辈人给子嗣后代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巨作,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学习这些古文,比如语文课里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诗词。从诗词当中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那种情怀和生活的方式,以及他们的思想和智慧。
除了古诗词,还有一些诗经和乐府诗集,里面描述的也是人们的思想,还有对爱情的看法等等,让我们感受到浓烈的情感。还有很多名著,比如四大名著就是历史上经典的巨作,从这几本书里面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天马行空的思想,不得不让现代人佩服和折服。
除了这些经典名著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重点,在民间还有很多通俗易懂的歌谣和谚语,其实在古代封建社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学习知识和文化,大部分人都是文盲。让这些人去接触诗歌名著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每天都需要早出晚归,根本没有精力去编诗歌,因此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积累自己的经验。
而歌谣和谚语,还有俗语就成为了所有人喜欢用的表达方式,他们经常会用这样简单易懂的的方式把自己在田间劳作,以及生活当中经历的事情编辑成歌谣,谚语和俗语的方式传递下去。而俗语在我国古代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其中包含了天气和节令,也包括为人处世和生活经验等,虽然看起来并不是很靠谱,不过其中蕴含了古代人的智慧和思想。
现如今俗语依然在民间流传,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老辈人经常会口出经典俗语,今天有一则这样的俗语“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这句俗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吃闺女一刀肉呢?看起来比较血腥啊!其实这句俗语想要表达的无非是对父母要孝顺,要给予照顾和关爱。
人终有一老,无论多么强悍的人都无法躲过衰老,尤其是古代社会,因为生活环境比较差,医疗水平落后,再加上经常会发生战争,导致百姓的生活十分的贫穷落后,因此古人的平均寿命都很短。一般人在四十几岁或者五十几岁的时候身体就会进入衰落的状态,甚至会早早的死亡,所以古人能活到六七十岁,八十多岁的高龄简直就是奇迹。
古代人在五十到六十几岁的时候就是一道砍,甚至有大部分人都无法活到五十几岁的年纪,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人们都会数着日子生活。所以古人到了六十多岁到七十岁的年纪就会举办一场宴会来庆祝自己的长寿,希望自己能在大家的祝福之下长寿。
老人到六十六岁的时候是很重要的人生阶段,甚至出现了上面的那条俗语,在人们的心目中六十六是一个很吉祥的数字,而子女们也要为六十六岁的老人举办生日宴会。这个时期身为女儿要为老人切一块肉,而且这块肉必须是6斤6两,不能多也不能少,意思是希望老人可以健康长寿,平安能长命百岁。
也有一些地方会用6斤6两的面,6斤6两的肉包六十六个饺子,在生日的那天要煮着吃,寓意也还是希望老人能长命百岁,身体健康。在儿女的心目中老人能健康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无论是什么人都希望父母一直陪伴自己,因为父母的爱没有任何人能代替的。
我们国家向来都是讲究孝道的国家,也是我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良好品德,在古代社会人们比的不仅仅是功名利禄,还有就是对父母的孝顺。无论多大岁数的人,无论是多么有能力的人,就算是皇帝,只要是父母子身边,都要遵从他们的想法,不能去做违逆父母的事情。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人,在小的时候父母会给予我们最多无私的爱,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要学会感恩,要以自己的能力去保护和爱护自己的父母,也需要尽自己的赡养义务。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父母的关心也越来越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面忙碌,很少有时间去陪伴自己的父母,当父母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如梦初醒,甚至十分的后悔。
其实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也带来了很沉重的压力,不过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多多陪伴父母,俗话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不需要任何金钱和物质,只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多多的在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