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得了白殿风 http://m.39.net/news/a_9385547.html
对于这种症状,社会学家谭刚强建议,人们应当适当回归现实,从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开始,逐渐培养交流意识。
文_卢辉红
图片来源《爸爸去哪儿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骚年们,你们有木有发现,在网络上你可能是一只活泼的幽默风趣的逗比,交流毫无障碍,而现实中却发现自己相当闷蛋,不会说话,别人说话没兴趣搭话,词穷,话题终结者……熟悉的人只当你不愿意说话,不熟悉的人还以为你在装高冷。
这一切,和微博上火热的话题“轻度交流障碍”相吻合,症状也被细化成了6项:
1.开头说话前会先加上“啊”、“恩”之类的。
2.自己不会主动搭话但是被搭话还是会回应。
3.在关系好的朋友面前会意外的情绪高涨。
4.不擅长打电话。
5.超怕冷场。
6.两人独处时无话可说觉得尴尬会努力找话题,但三人时自己会沉默。
如果有以上症状,你可能已经中箭了。不要害怕你会成为孤独患者,因为有1万多网友参与话题讨论,纷纷表示躺枪。
“没事让我给别人打电话还不如要了我的命,没夸张,真是这样,所以说那种每个月话费不是电话短信用完的,是扣月租扣完的人就是我。”网友“是素人不是俗人”说。
不敢打电话的还有网友“梦遗少年爱幻想”,甚至怀疑自己的症状已到达“重度”:“打电话,和不熟的人说话都无比痛苦。简直是重度了,一紧张会说错话。”
“尤其身边有不认识女生。我能说实习时候从来没敢主动和办公室里的女生打招呼吗,是不是无药可救了,注孤。”网友“勒安蓝呵”说完话还配了一个悲伤的表情。
音乐人小柯曾坦言自己有交流障碍症,24岁开始写歌、唱歌,但一上台就懵,完全没有任何自信。36岁之前,见到陌生姑娘都说不出话。
专业人士分析,交流障碍有构音类障碍、流畅类障碍、嗓音障碍、语言损伤等特征,上面6种可以归为“流畅类障碍”。ASHA(美国语言与听力协会)将流畅类障碍定义为“语言的流畅度受到干扰,表现为语速、节奏时快时慢,以及在单音、音节、词汇以及词组方面出现重复的现象。这可能同时伴随言语的过度紧张、挣扎式行为以及言谈举止的第二癖性”。
为什么会出现“流畅类障碍”?小南分析原因,一方面是认知和个性原因,缺少交流,不愿交流,自封心房,陷入“交流障碍”死循环。另一方面,是内心不够强大,或者至少在那个讲不出话的人面前,自信心不够。网络上你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想好而做出回应,而在面对面的场景下需要立即做出回应。
出现轻度交流障碍,怎么破?以下仅供参考,欢迎补充。
1.让交流成为兴趣。轻微的交流障碍并不会对你有太大影响,但长此以往下去只会把你变成完完全全的闷蛋。我们可以闷骚,但要把闷骚用语言用行动表现出来,用傲娇的态度刻画帅气的闷骚。
2.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社会学家谭刚强建议,人们应当适当回归现实,从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开始,逐渐培养交流意识。简单地说,努力让自己融入到群体,不要禁锢在自己的心房中。
3.发展兴趣爱好,说不定一下子打开了禁锢枷锁。音乐人小柯在36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戏剧表演。他说:“永远记得第一天进排练厅的那八个小时,对我来说是一次人生的蜕变!那八个小时之后,我觉得自己体内有一个枷锁被打开了。”
“你在表演舞台上是如此,在人生舞台上更是如此。大多数人都默默无闻,但是每个人都要看得起自己。在生活中最可悲的事情就是自暴自弃。”
觉得本文还不错?请点个赞吧。你身边有“轻度交流障碍”的人吗,分享给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