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多数新股都是单边下跌,只有禾迈股份、炬光科技、创耀科技和光庭信息等少数新股相对抗跌。不过历史股价走势有时候会迷惑人,强弱是可以相互切换的,股价经常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今天炬光科技大跌16%,创上市以来新低。
矩光的成长逻辑并未发生变化,重点是跟踪国内B公司和Z公司,及欧洲T公司的项目进度。消息面上,公司年前刚发布业绩预告。其实公司的业绩表现不错,股价大跌的主要原因是估值贵,市场预期太高。全年净利润-万元,高于之前招股说明书给出的区间-万元。但Q4仅实现净利润-1万元,中枢对应的增速只有10%。
在《对炬光科技的初步印象》中,我也说过,“现在市值达到亿,至少反映的是年以后的业绩预期。从分部估值法的角度看,传统业务大约45亿市值,当前市值相当于给汽车应用业务84倍PS。”我的理解是,炬光科技当时的市值主要反映激光雷达业务,而且往远期贴现。买入高估值股票的潜在风险较大,可能面临各种利空的冲击。比如行业或板块的利空,整体市场环境变差,公司阶段性业绩不达预期等。
那么,公司激光雷达业务的市值天花板有多高?假设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万辆,其中50%使用激光雷达,平均每辆车使用3颗激光雷达,每个激光雷达的价格降至-元(目前美元/元人民币),发射模组占20%,则对应车载激光雷达发射模组的市场规模为75亿元。假设炬光科技的市占率达到20%,净利率20%,给予50倍PE,对应该业务的市值为-亿。
有人认为炬光激光雷达业务的市值上限是亿。如果以上结论成立的话,公司激光雷达业务的市值天花板,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结论涉及到多个变量的假设,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些偏差。行业竞争格局还看不清,最终的市占率也有不确定性。
另一个问题是,既然公司的估值太贵,那么跌到多少才算合理或低估?下跌极限是多少?炬光具有稀缺性,在A股并无业务结构相似的可比公司。综合考虑其业绩增速和稀缺性,按照1倍PEG,给予80倍PE。假设以斯达半导为估值参照物,斯达年上市后最低市值是.41亿元,当年净利润1.81亿元,对应90倍PE。综上分析,按年1.2亿净利润,给予80-90倍PE,对应96-亿市值。如果市场情绪较差的话,矩光有机会跌到90-亿市值。
激光雷达处于放量阶段,是个不错的方向。国内某整机厂商预计今年收入达到10亿元,实现翻倍式增长。1个多月前去某家上市公司调研,会后一群人聊起激光雷达,有个同行特别看好光库科技翻3倍以上,事后发现光库前十大股东有4个席位是他们公司的。我没细看过产业链各环节。
如果有看好激光雷达产业链的股票,欢迎推荐。有些人比较热心推荐股票,但推票和交流效果可能一般。希望最好形成完整、清晰的结论,否则无法支持做出投资决策;而且结论有相应论据的支撑,否则无从判断结论的可靠性。
本文仅记录个人想法,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文中的分析涉及一些假设和预测,带有不确定性。投资有风险,请独立思考和判断。
HiYanBin